对高等教育分层的态度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关于政府应在高等教育方面奉行什么政策的争论,一直集中在高等教育的扩张和民主化问题上,也就是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各个部门的规模和形式的问题。各国对这个被称为高等教育类型学的问题所持有的观点,大致可分为四种。这四种观点的一个方面是“多元论”对“统一论”,另一个方面是“英才论”对“平等论”。它们的关系可以从下表中看出来。
对组织高等教育体系的态度
第一类是“英才统一论”观点,即正统的或传统的尖子主义。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大学以外的任何其他形式的高等教育都不能授予学位,不能同大学对等或竞争。不过,他们并不一定反对不授学位的成人教育形式,如工人教育或高等职业学校等。虽然,面对着几乎所有国家都已增加了新的高等教育部门这一事实,持这种观点的大部分人都受到震动,但是,他们的观点不仅在大学还有市场,而且在许多保守的政府中也有市场。虽然这些政府不能取消新的高等教育部门,但是可以实际限制它们的发展。
第二类是“英才多元论”观点。这种观点认为高等教育的各部门应当共存,他们实际上是二元论者、三元论者等等。他们认为在高等教育地位等级中,大学应该在最上层,各部门之间应该在一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差别和不平等,如教师工资、招生标准、学位授予等方面。一些持有这种观点的人(尤其是在美国)还认为,各部门之间学生和教师应该有一定程度的流动性,这种流动应以才能和竞争为基础。
第三类是“平等统一论”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总的来说是激进的平等主义者。他们依据政治和社会方面的理由反对高等教育的尖子部分,主张所有形式的高等教育都统一于为“人民”服务。他们坚信各种院校应该完全平等,坚决反对尖子部分的自治。他们认为要实现高等教育各个部门和各种形式的平等和社会对它们的控制,并使其为整个社会服务,就必须充分实行高等教育“综合化”。
第四类是“平等多元论”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赞成事实上存在的多种多样的高等教育部门,承认非大学部分到目前为止不具备进行研究生教育的资源。但是他们认为应该采取措施缩小差距,如降低大学的招生标准,逐渐使其地位与所有其他部分的高等院校平等。他们还认为高等教育各部门之间的工资和其他资源也应该平等。有些人希望高等教育系统变成统一的综合性的系统,它只有一个管理委员会和一份预算。虽然持这种观点的人认识到,由于研究工作和研究生教育需要很高的费用,因此这一过程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但是他们认为这种观点可以使他们把赞成尖子部分高等教育继续存在的现实主义态度同理想主义的平等原则统一起来。
另一些人虽然不认为高等教育各部门的合并只是一项权宜之计,但是他们仍然坚信高等教育的各部门将继续独立存在,这些部门在性质、作用和职能方面各不相同,不过在名望方面却应相同。他们坚决主张,在保持一所院校的独特性的同时,高等教育的所有方面都应该平等。非大学部分同大学相比研究工作较少或研究课题不同,与地方经济的联系更为密切,开设的技术和职业课程也较多,尽管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仍然支持非大学部分的存在。
在美国,几乎不存在持平等统一论观点的人。由于最优秀的高等教育大部分都在私立部分,因此没有人提出完全取消私立高等教育的建议。另一方面,美国也极少有持英才统一论观点的人。这是因为多元化体系已经形成,所以没有人建议取消非尖子院校授予学位甚至偶尔进行研究的权力。在美国,主要的争论出现在第二类和第四类之间,他们的主要分歧归结起来就是,应该保持还是缩小美国广泛多元的高等教育系统各类院校在性质和资助方面的差别。在欧洲国家,所有上述四种观点在大学和学院以及制定高等教育政策的政府机构中都有代表。
由于每个主要的工业社会都建立了一个非大学的高等教育部分,因此严格说来,英才统一论的观点是违反历史发展潮流的。在大学和政府里,那些仍然持这种观点的人,可以利用当前的经济衰退和预算削减来打击新的非传统的高等教育部分。例如,在联邦德国,一些高级教师已大胆提出关闭综合大学的建议。虽然这种建议没有被采纳,但是大学里和政府里持这种观点的人对综合大学的抵制,已经妨碍综合大学的成长和发展。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关闭了大量的师范学院,这些做法至少从一个方面反映了这样一种观点:即使不能完全把非大学高等教育压垮,也不能让它们消耗大学的资源。
英才多元论是美国公立高等教育中占统治地位的哲学。持这种观点的人赞成高等教育的各部门在职能和地位上有正式差别。在有些国家里,平等只是存在于思想中而不是存在于文化中,因此很难无条件地支持这种观点。在另一个在文化方面也实行平等的社会里,即澳大利亚,其高等教育的三个部分很类似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其他一些州的公立高等教育部分,因为在那里也几乎是大学垄断了研究工作和高级学位授予权。不过,这两个体系也有些差别。虽然澳大利亚的高级教育学院在招生标准、学位要求、教师工资等方面大致与大学平等,但是它们的课程或专业的审定主要依靠外部,而大学则不是这种情况。在这方面它类似于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英国的多科技术学院不授予学位的课程比较少,在这一点上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学院又与之不同。但是,澳大利亚高级教育学院的名望等级与大学相比在有些方面是相同的。澳大利亚的技术继续教育学院类似于美国的社区学院,但是如果英国的继续教育学院能组织为一个体系并且能作为高等教育或中学后教育的一个部分的话,那么澳大利亚的技术继续教育学院则更类似于英国的继续教育学院。
无论存在什么差别,这些体系在分配不同的职能及随之而来的分配资源方面,都反映了英才多元论的观点。因此,即使高等教育的各部门边缘存在一致的地方,各部门之间的地位差别依然存在。在这方面,无论那些参与建立非大学部分并继续努力争取使其与大学在更多的方面实现平等的平等主义者怎样辩解,也无济于事。高等教育各部门之间的差别到处都受到平等主义者的抨击,比较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地位较低的院校里工人阶级和中层阶级出身的学生的比例较高。他们的观点是,如果最后不得不招收那些在历史上一直处于不利地位的群体的学生,那么不要把他们塞入第二流学校,因为对他们来说,如果不受最好的教育则毫无意义。第二流学校招收特定的阶级这种做法,使什么是最好的高等教育这个问题成为关心入学机会平等的进步主义者极为重视的中心问题。
平等主义观点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等多元论,持这种观点的人虽然努力争取消除现有的高等教育各部门之间的差别,但是并不想取消这些部门。另一种是平等统一论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主张取消高等教育的各个部门,而用综合大学来代替。持平等多元论观点的人认为应该允许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部门和院校存在,并且这些部门和院校必须在声望和地位上绝对平等。他们一直在努力争取高等教育各部门之间在资源、工资、津贴、师生比、学位标准等各方面的平等。这些要求在美国以外的新建的非大学高等院校部分中大部分都已经实现。许多人还在继续争取高等教育各部门在研究工作中和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平等,政府一般在这方面划分了界限。总的来看,争取高等教育各部门之间平等的工作,通过建立新的高等教育部门降低学术的高标准,勉强取得了一些进展。新的高等教育部门中的平等主义者,决心在学术标准和地位方面赶上老牌高等教育部分,为他们的出身于下等阶级的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他们的决心确实阻止了整个欧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
持第二种观点的人是平等统一论者。他们认为高等教育分成不同的部分,其本身就具有等级性。他们主张成立“综合大学”,把大学和非大学的工作在同一个机构中结合起来。正如克拉克所说:“各类院校及其教师对于平等权利的追求,学生对平等待遇和平等后果的追求,都迫使高等教育摆脱双重制、三重制和其他多重制的做法。因此各国的高等教育系统都在积极寻求消除差别的途径。”克拉克还指出:“一些国家创办现代综合大学是想做到两全其美,既允许主要部门存在差别,与此同时又要实现一种正式的平等,以消除那些令人厌恶的差别。”可是,正如克拉克所指出的,对一些国家来说,“由于比较有名望的高等教育部门反对把高等教育的所有部门都合并在一起,由于比较重视这一问题的公众和了解内幕的人看出这些部门之间事实上存在的差别并对它们作出了不同的评价”,因此,综合大学的做法并非切实可行。鉴于联邦德国综合大学的失败和瑞典综合大学的思想,克拉克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由此看来,学术劳动力日益延伸和分化,要想对其进行宏观组织,首要的方法就是明确地把它们划分为各个部门。”
在解决高等教育的宏观组织这个问题上,把其分成相互独立的部门同建立综合大学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而是可以互为补充的,正如美国的伯克利和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大学、密执安大学和威斯康星大学都是真正的综合大学,然而,在它们的正式和非正式的职能方面都与高等教育的其他部门(包括社区学院)有一致的地方。它们是面对平等主义的压力来管理其活动的多样性和等级性的。其措施是一方面防止使这些差别过于明显,另一方面使内部的大众化教育部分便于向尖子教育发展,并主要以才能为依据,这样就使其有了合法的地位。在这种大学里,本科生毕业后可以进入研究生院和专业学院,这就是上述各点的例证。
认为美国的综合大学能够继续存在并能够成功地控制其内部的复杂的紧张局面,并不等于认为其他国家的综合大学也是如此。其他国家的综合大学有的是像意大利那样产生于尖子部分高等教育的大发展,有的是像联邦德国那样完全是新建立的一种高等教育形式,无论是哪一种,这些国家的综合大学仍然存在很多弱点。尽管如此,我们仍应看到,如果这类综合大学是高等教育多样化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取而代之的话,那么,这类大学完全可以把追求优秀和实现平等的目标协调起来。这一特点不能因为遇到失败就一笔抹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