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的分析
马丁·屈罗
对高等教育分层的研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观点。它不像高等教育经济学,也不同于高等教育社会学,而是对高等教育规模和等级的含义进行研究。通过这种观点,我们可以对普遍存在的根据名望、财富、权力或其中几部分的结合,以及根据其他评定地位的标准,把高等院校分级或分等的现象进行论述。
这一观点的最大用处不是对高等院校进行类别说明,而是对高等院校的变革方式进行探讨,是教育生理学而不是教育解剖学。鉴于长期以来世界范围内高等院校地位层次的稳定性,看起来这种观点有点自相矛盾。但是,应该看到,这种稳定性本身就是教育和社会一系列能动力量发挥作用的结果,对高等院校分层的研究可以说明这一结果。
要想阐明跨国的高等教育分层现象,人们必须全面了解国内外高等教育系统的主要趋向和模式。说明这一趋向和模式的时候,我们可能忽略各国高等教育系统及其各个部门的特性,并有可能忽略独特的历史事件或环境所造成的内部等级差别。
我们认为学院和大学的声望与社会分层有密切的联系,即学院和大学对社会上至少一部分人的工作位置起很大作用。不过,本章的重点不是高等教育对社会分层的作用,而是高等教育本身作为一个分层的高等院校系统,如何正式或非正式地按照各种各样的地位、名望、财富、权力以及影响进行分等。
在每个国家里,学院和大学的地位都多种多样,有的世界闻名,而有的则鲜为人知。这些等级体系的形状各不相同。一种比较典型的形状是日本的陡峭金字塔形,其塔顶是东京大学,稍低一些是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一些老牌的私立大学和其余的国立大学,再下面的是大量的地方公立院校和一般的私立院校。日本的体系同联邦德国的比较平坦的等级成为鲜明对照,在联邦德国,所有领域都没有一所院校独占鳌头,但它的高等院校也有第二层,即技术学院。
分层的观点可以使我们提出以下一些问题:
(1)为什么院校的等级能跨越时间和空间保持稳定?如何说明高等教育系统中院校等级的这一相对稳定性?
(2)如果高等院校的地位同它们的社会职能和教育职能有联系的话,这种联系是什么?
(3)当资源迅速增长或相对稳定或紧缩和削减时,对院校地位的变化有何影响?
(4)西方国家中日益强大的要求平等的压力,是使高等院校之间更平等了,还是使现有院校之间的不平等更稳定甚至更突出了?
(5)高等院校之间、各系之间和各类人员之间等的分层方式和后果是什么?
(6)与高等教育有关的政策,如何影响它的分层体系的形状和特点?政府应该奉行什么政策,应该按照什么标准制定和选择这些政策?
(7)高等教育的组织及其分层体系的特点,对其内部的教学和研究的质量和特点有影响吗?例如,多科技术学院与大学交流或不交流教师及学生,会使它们的工程学科有什么差别?
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我们是从高等院校的名望等级这个问题入手的。以前,人们把名望等级只看做是人们看待地位的一种势利观念,因而没有给予重视。但是,现在我们认识到,这种高等教育的分层观点,可以把我们迅速带到更实质的问题上,如高等教育系统的组织、高等校院的地位与职能的关系、学术的分工、院校的自治、教学人员的权力和权威,以及各种类型和等级的高等院校内的教学和研究的质量等问题,因此,对这一问题必须给予充分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