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 学科服务的特点

1.1.3 学科服务的特点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强调的是提供知识(而非简单的文献)以及根据用户需求的变化不间断地提供知识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1.主动性

学科服务通过学科馆员主动与学科用户进行持续有效的沟通,建立起通畅的信息供应渠道,自觉主动提供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提供给用户,从而帮助用户改进工作效率。因此它是以学科用户为中心针对其需求提供的一种主动性服务。在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日益丰富的今天,如何使学科用户在众多的资源中获得最优的资源,这就需要学科馆员围绕相关学科、专业,主动地了解用户需求,主动为用户组织和提供资源保障及技术服务,主动深入用户的科研环境中,提供国内外相关学科的新成果,跟踪相关学科的新动态,为学科用户提供最新、最及时和最准确的服务。

2.学术性

学科服务主要解决学科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遇到的研究型问题,解决这类问题必须经过学科馆员对信息进行组织、选择、分析、综合等加工后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科馆员要充分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其结果是一种明显的知识创造。因此,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与教学、科研人员的工作相互交叉,带有明显的学术研究性质。学科馆员不一定只是针对某一项研究课题或教学过程中的某一个需要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还要对所属的学科专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3.泛在化

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学科化和泛在化,学科馆员可以借助网络的便捷,利用自己的学科背景知识随时随地为相关学科用户提供其需要的信息,使学科用户无论何时何地都可以获得服务,真正做到信息服务的泛在化。

4.知识化

学科服务的内在体现是知识流动过程,为用户提供了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智慧和知识内容,从而达到促进知识应用、完成知识创新的目的。它通过使用图书馆构建的各类专业数据库,主动推送知识,同时,依据图书馆学科馆员对所负责院系学科的教研人员的跟踪、定题及个性化需求服务的扩展,提供对比、评价、分析、综合得出的有参考价值的知识扩展信息,帮助教学科研人员实现学科知识的发现、创新和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