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小结
科研评价对于科研人员、高校、科研院所,乃至国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几年来,国家层面接连出台重要文件,要求规范SCI来源期刊论文相关指标应用,树立正确的论文评价导向,这一重大变化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破除“SCI至上”“唯论文”等不良导向,关键在于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科研人员安下心来做真学问,创造出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促进科学研究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提高我国科研的核心竞争力。其具体要求如下:
第一,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过分依赖定量指标将导致科研目的的异化。同样,单纯采用同行评价的方式也无法保证过程的透明性和结论的公平性。著名科学计量学家Ronald Rousseau曾这样解释定量评价与同行评议的关系:科学计量指标并不是要取代专家评议,而是为了能够对研究工作进行观察和评论,从而使专家掌握足够的信息,形成更充分的意见,并在更高的信息集成水平上更具权威性。因此在科技评价过程中,量化指标的作用是提供参考辅助信息,通过指标得到的结论应该和专家、同行的定性意见充分结合,最后形成决策评判的直接依据。
第二,分类评价。科研绩效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基础研究通常以科学论文和学术专著作为其主要的成果形式,应用研究的成果主要表现为技术论文、技术专著和专利等,而技术开发则看重产品的实用性和商业价值。此外,即使都同属于基础研究的范畴,不同学科由于研究规模、价值体现、引用习惯等的差异,在论文各项指标上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不能简单粗暴地纳入同一个尺度下进行比较和评价。因此,应当充分尊重不同研究类型、不同学科的差异,建立分类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从事不同类型研究、来自不同学科的人才都能够脱颖而出。
第三,建立多层次科研价值导向。对于科研生涯刚起步的青年科研工作者,需要引导他们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如何发现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和假说,再进行实验和理论推导验证,最后整理科研结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并经过同行评审认可。于是基础研究应是其主要任务和方向。而对于科研生涯处于成熟期的科研工作者和高水平科学家,其科研能力特别是基础研究水平已经得到了同行的认可,则应鼓励他们瞄准本领域内重点科学、工程问题以及与国计民生相关的重大课题,集中攻关、重点突破,带动学科发展,促进科技进步。
科学计量学最大的特点是运用各种数量方法和技术,研究科学活动和科学发展中的定量问题和规律,为制定科学政策和科研管理提供可靠的定量依据和重要参考。因此合理运用科学计量学的理论工具,对科研绩效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价,是科研评价工作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邱均平,马力,何文静.2015年中国大学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中国高校科技,2015(4):4-12.
[2]艾春艳,赵飞,游越,等.基于机构决策的科研竞争力评估方法初探[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5):84-86+67.
[3]花芳.学科基准化的科研绩效定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4(3):78-84.
[4]朱军文.国际科技政策发展报告[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5]朱佳妮.高校科技评价若干重大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6]张行易,杨阳,李希,等.英、美国立医学科研机构绩效评价体系的比较及借鉴[J].科技导报,2019,37(9):75-86.
[7]李巍,马闯.英国卓越框架(REF)对我国高校科研绩效评价的借鉴作用[J].中国军转民,2019(2):76-78.
[8]吴勇,夏文娟,朱卫东,等.英国高校科研评估改革、科研卓越框架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9(2):160-168+178.
[9]杨飞,樊一阳,杨泽坤.澳大利亚卓越研究项目及其对我国科技评价的启示[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8):40-44.
[10]刘兰剑,杜向民.澳大利亚ERA分类科研评价体系及其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6(12):24-32.
[11]朱庆平,钱万强.美国NIH科技评价制度浅析及其启示[J].中国基础科学,2014,16(3):33-36.
[12]Dr Rousseau R.评估科研机构的文献计量学和经济计量学指标[M]//科研评价与指标.北京:红旗出版社,2000:16-37.
[13]温克勒.基于科学计量学指标的科研评价[M].马峥,潘云涛,郭红,等译.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4.
[14]袁军鹏.科学计量学高级教程[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15]邱均平,赵蓉英,董克.科学计量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