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4 专利分析项目的选择
在完成专利分析工具的选择后,就可以利用这些分析工具对经过采集、处理的专利数据进行项目所要求的专利分析了。可以进行分析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图11-27所示的这些内容。

图11-27 专利分析项目内容
1.专利申请趋势分析
利用专利申请趋势分析可以判断某一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的发展趋势(比如专利历年申请量和历年授权量),确定该技术领域的技术生命周期以及当前所处的特定阶段,了解其现状,从而推测未来技术发展的方向。图11-28所示为申请量随年度变化曲线,图11-29所示为各国申请量随年度变化趋势,图11-30和11-31所示为技术生命周期图。

图11-28 申请量随年度变化曲线

图11-29 各国申请量随年度变化趋势

图11-30 技术生命周期图1

图11-31 技术生命周期图2
2.专利地域分析
可以分析国家区域分布,掌握哪些国家或地区是专利的聚集区,在申请人进入相应国家或区域时,可根据各国专利法规进行深入的专利分析;技术来源分布可以估测出某项技术的专利主要来自哪一国家或地区。图11-32所示为专利申请地图,图11-33所示为专利申请区域分布柱状图。

图11-32 专利申请地图

图11-33 专利申请区域分布柱状图
3.专利权人分析
申请人或专利权人的分析旨在发现某一领域的技术创新主体,对专利活跃度和密集度高的申请人开展深入的研究。比如可以分析专利权人的专利申请量排名、专利授权量排名、专利有效量排名(审查中专利和有效授权专利)、申请人类型构成(企业、科研机构、大学)。图11-34所示为专利权人收入曲线对比;图11-35和11-36所示为专利权人竞争态势气泡图,可判断技术的产业化情况;图11-37为专利权人专利强度雷达图,图11-38为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分析。

图11-34 专利权人收入曲线对比

图11-35 专利权人竞争态势气泡图

图11-36 某技术领域全球主要专利权人竞争态势气泡图

图11-37 某技术领域全球主要专利权人专利强度雷达图

图11-38 专利权人合作网络分析
4.重点专利技术及趋势分析
可以采用专利分类号排名(IPC/CPC)和专利文本挖掘(文本聚类、专利地图)等方式进行重点专利技术及趋势分析。从图11-39所示的IPC热力图可以看出某专利权人或某技术领域的重点技术涉及的IPC分类号;从图11-40所示的文本聚类图可以看出某专利权人或某技术领域的重点技术涉及的关键词,其中内圈代表一级技术点,外圈代表二级技术点;从图11-41所示的专利地图同样可以看出技术领域的集中区域、密集程度以及主题之间的相关程度。

图11-39 主要技术领域IPC热力图

图11-40 文本聚类图

图11-41 某专利权人或技术领域的专利地图
5.专利技术功效矩阵分析
技术功效矩阵是指由技术手段和功能效果指标形成的二维矩阵图,通过该分析可知当前主题的技术聚集点(热点技术)和技术空白点,这对规避专利壁垒、进行自主专利布局有着较大的指导意义。技术功效矩阵图中达成功效作为横(纵)轴,技术手段作为纵(横)轴,或图中气泡大小一般表示专利数量。技术功效矩阵图通常如图11-42和11-43所示。

图11-42 技术功效图1

图11-43 技术功效图2
6.专利技术发展路线分析
专利的技术发展路线分析是指对于专利申请人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申请的专利,通过研究分析其技术内容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推测未来技术发展趋势的方法。技术发展路线图中时间作为横(纵)轴,技术或功效点作为纵(横)轴,显示技术的关联及创新点。技术发展路线图通常如图11-44和11-45所示。

图11-44 技术发展路线图1

图11-45 技术发展路线图2
7.专利预警分析
专利权的保护具有时效性和地域性,可以根据竞争对手在不同国家的专利布局来决定专利申请的时机和地域。通过对有效专利的申请国别进行统计,可以直观地了解不同专利权人技术保护的重点地域,对技术研发、技术输出甚至产品出口进行非常重要的风险提示。通过统计专利申请审查的申请国别,可以了解不同专利权人在各地区进行专利布局的趋势,对目标市场潜在的专利风险有警示作用。专利预警是评估专利风险并采取防范措施,尽可能降低侵权诉讼可能性的机制;在投资决策、企业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提前对专利风险进行警示和主动防御的机制。专利预警的内容一般包括如图11-46所示几个部分。图中FTO(Freedom To Operate)是指技术实施人在不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情况下自由实施。FTO分析的本质是专利侵权风险分析。

图11-46 专利预警主要内容
8.权利要求项数、专利被引及同族专利等指标分析
权利要求项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件专利的保护范围的大小,被引次数的多少反映了该件专利在某一技术领域被关注程度的高低,某件专利同族数量的多少直接反映了该件专利的国内和国外布局情况。图11-47分析了权利要求项数年度分布和占比,图11-48分析了专利被引次数分布情况,表11-3分析了同族专利分布情况。

图11-47 历年专利的权利要求项数占比分布图

图11-48 被引次数分布图
表11-3 某专利权人或技术领域的同族分布情况

续表11-3

9.重点专利分析
确定某一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或基础专利,可以利用某些重要指标的分析,也可以利用某些商业专利分析工具中自带的寻找核心专利的功能(比如Innography中的专利强度指标、IncoPat中的合享价值度指标)来进行筛选。
专利强度(Patent Strength)是Innography独创的专利评价新指标,采用复合指标算法模型筛选,参考了十余个专利价值的相关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引用次数(Citations)、权利要求数量(Claims)、平均行业数量(Industries)、发明人(Inventors)、寿命(Life)、诉讼(Litigation)、年龄(Age)、公司收入(Revenue)、相关度分数(Relevance)、被引次数(Forward Citations)等。例如,将某机构的有效发明专利中专利强度在80~100的10件高强度专利的详细信息及重要数据汇总于表11-4中。表中数据显示,上述专利主要集中在材料、医药、化学化工等领域,其申请日最早的在2009年,因此所有这些高强度专利的有效期还将保持至少10年。
表11-4 某机构有效发明专利中专利强度在80~100的专利

续表11-4

合享价值度有赖于合享新创自主研发的专利价值模型。该专利价值模型融合了专利分析行业内最常见和重要的技术指标(如技术稳定性、技术先进性、保护范围层面的20多个技术指标),并通过设定指标权重、计算顺序等参数,使得它能对每篇专利进行专利强度自动评价,为用户迅速浏览或快速遴选重点专利提供参考。例如从专利引用和被引用频次、同族专利数量、专利转让或许可频次、专利无效、诉讼频次,以及专利要求的权利要求数量等指标,对样本分析数据进行深度挖掘,筛选出合享价值度为10分的10篇核心专利显示在表11-5中。
表11-5 某技术领域合享价值度为10的核心专利

根据上述数据,这10件核心专利的专利人都来自美国,由此可知美国的人员和机构掌握了大量的该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基础型专利,中国在此领域缺少核心技术,应当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国际竞争力,同时在研发中注意已经存在的有效专利,合理规避侵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