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结
学科服务作为一种创新服务模式深刻反映了高校图书馆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了教学科研过程中学科信息的需求规律,体现了深层化、学科化、实时化和个性化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特征,是国内外高校图书馆界一致认同的服务模式。当然,学科服务模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发端于国外图书馆至今,学科服务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渐变的发展过程,并且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科服务的内容和模式在未来也将继续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参考文献
[1]韩丽.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实践发展[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4.
[2]王文兵.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M].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黄燕华.面向科技创新团队的“学科馆员+科研管理人员”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2):98-101.
[4]范爱红,Deborah J S.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与学科馆员新角色:康奈尔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5-20.
[5]宋海艳,郭晶,潘卫.面向科研团队的嵌入式学科服务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2(1):27-30+148.
[6]赵莉娜.MOOC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角色转变[J].图书馆学刊,2015(3):14-17.
[7]张晓林.构建数字化知识化的信息服务模式[J].津图学刊,2003(6):13-16+80.
[8]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14-18.
[9]初景利.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5.
[10]郭晶.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与进展[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11]蔡莉静.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5.
[12]于静,赵敏.高校图书馆学科资源建设采访组织模式与保障机制探索[J].图书馆杂志,2013(6):58-61.
[13]胡小丽.国内图书馆基于LibGuides学科知识服务平台的应用调查与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3(6):81-86.
[14]初景利.试论新一代学科馆员的角色定位[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3):1-3.
[15]张晓林.机构知识库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4(2):1-7.
[16]曾晓牧,林佳.基于学科有效信息行为的学科服务实践——以清华大学数学学科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85-90.
[17]鄂丽君,蔡莉静.美国大学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及启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5(3):24-30.
[18]于准,于静.美国大学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特点与案例分析研究[J].情报杂志,2015(3):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