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9 加强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

10.5.9 加强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服务

1.转变服务观念,强化服务企业意识

高校图书馆主要职能和主要任务包括社会服务的内容。《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设实施办法》也指出,设立在高校图书馆的知识产权信息中心应“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因此高校图书馆在服务本校用户的同时,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相应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是必然的趋势。高校图书馆应当转变服务观念,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能力提升、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提升核心竞争能力、促进产业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和帮助。

2.面向对口企业构建完善的宣传机制

高校图书馆自身宣传工作偏少,直接导致企业对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社会服务内容了解很少。因此,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应当聚焦本校的优势学科对口产业、企业构建立体的宣传机制,可以采取与地方公共媒体和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合作、在图书馆网页建立社会服务相关的醒目链接、充分利用学校或图书馆的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深入对口企业现场等方式对图书馆所开展的社会服务包括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工作进行宣传推广。

3.建立面向对口企业的服务保障制度

高校图书馆应当建立面向企业的服务保障制度,调动图书馆专业服务团队的积极性和确保服务的延续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供需平衡。可以将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融入图书馆战略和整体规划中,作为一项制度进行规定,以战略规划体现出顶层设计对实际业务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进一步理顺面向企业的服务制度体系与运转机制,保障服务的有力落实和向前发展。同时,应建立具体的保障措施,持续探索和创新面向企业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模式,真正促进高校图书馆和企业的共赢发展。

4.建立与对口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应当贯穿于科研项目的选题与立项、研发与攻关、成果验收和管理、成果转化与应用等各个阶段,也就是知识产生、知识转化和知识使用的整个过程。在不同阶段,科研活动的特点不同,对知识产权信息的需求也不尽相同。高校图书馆应当掌握和了解企业在其不同创新阶段的知识产权信息服务的需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企业当前的知识产权信息需求,从而提供专业的、有针对性的服务。而建立上述长效的合作机制不仅有利于高校图书馆持续加深对企业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内容、时间集中度等需求的了解,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用户满意度,并能及时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化解对校内服务的冲击;还有利于通过长期合作获得企业稳定的经费支持,保持对提升服务团队能力、激发积极性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