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科研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3.1 科研评价的概念和意义

科研评价就是要对某一项科研活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等方面所产生的意义和价值作出一种观念性的判断。科研评价的主要特点是:第一,由社会需求推动;第二,综合应用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第三,侧重于实践活动和改变世界;第四,受到科研评价委托方和评估者的价值观制约。

科研评价是目前学科评价和大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研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投入科研项目的经费大幅度地增加,在此背景下,加强科研评价工作,使得资金和资源能够得到最优化的配置已经成为一种迫切的需求。构建合理有效的科研评价体系对于更好地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营造科技创新环境、促进高校科研水平以及推动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是高校的文献情报中心和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柱,其中科研评价服务是高校图书馆为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的一种有效形式。事实上,科研评价服务可以看作是高校图书馆提供的科技情报服务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从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的具体工作看,广义的科研评价工作应包含科研数据的管理、评价、分析的挖掘等内涵,具体的有专题文献服务、科技查新服务、专利信息服务、综合性服务等内容。按照服务的对象划分,科研评价服务主要面向学校、院系和科研人员三个层面开展。

第一,面向学校的科研评价服务,主要管理本校的各项科研数据,即收集本校的科研论文、数据、发明专利、结题报告、科技报告等成果资料,实现成果的存储与共享。这一服务主要利用机构知识库完成。机构知识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y,IR)是收集、存放某个或多个学术机构专家、教师学生创造的、可供机构内外用户共享的学术文献数据库,同时也是机构管理科研成果、传播学术知识、支持全社会创新的重要机制,日益成为知识基础设施的重要部分和支持数字科研和数字教育的重要工具。目前国内高校图书馆利用机构知识库实现的学科服务大体有三方面:一是作为高校科研人员学术成果的一个开放存取工具,帮助科研人员的学术成果更方便地被其他人获取,从而增加学术成果的传播度;二是面向科研一线,特别是科研管理部门,实现对高校科研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提供机构、学科、部门的学术产出分布情况;三是支持机构专家文献、学科文献的数据组织和聚合,揭示学科发展的热点和前沿。中国科学院设计实现了基于机构知识库的面向科研一线的科研支撑服务,将数据按期刊、会议论文、科研报告、专利、著作等分类方式嵌入学科知识平台,实现了知识平台的一站式服务。麻思蓓指出以机构知识库为平台创建知识地图,可以将拥有的资源类型、载体、使用和获取方法、所在位置、图书馆员的学科背景、咨询方法、联系方式等信息加以关联,对资源的揭示更加多角度、更立体、更直观,能让用户清楚、直观地找到目标信息,通过运用文本结构分析、文本摘要、文本聚类、文本关联分析等关键技术,对机构知识库的信息资源进行深度标引、深度语义关系提取和分析,对检索结果进行多层次或多维度揭示,抽取概念、实体及各种关系,将非结构化文本转变成结构化文本,构建知识组织系统,从而实现知识发现。在此基础上,利用收集好的科研论文数据,可以对高校内的各个机构和学科的科研信息、发展态势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帮助科研管理部门全面了解各学科的科研发展情况,识别出有科研优势、发展潜力的学科以及创新能力的学科。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写的《北京大学科研实力分析报告》、清华大学图书馆编写的《基于ESI的清华大学学科分析报告》,都属于这类决策支持服务。

第二,面向院系的科研评价服务,主要提供竞争型的学科情报,表现形式是基于文献计量的学科评价,以某一学科为评价分析对象,采用数学、统计学、评价与决策等方法,研究学科文献体系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进而探讨学科发展和建设过程中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并结合学科自身运动变化规律的研究,判断学科领域的技术与发展,从而对学科的学术产出、学科影响力、学科的发展潜力与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分析,通常采用的评价工具和数据来源有Web of Science、InCites、ESI等数据库。例如中国农业大学基于ESI数据研究了中国农业大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学科的科研产出、学术影响力等情况,并与国内外部分研究机构进行对比分析。中国药科大学研究了我国6所著名药学科研院所/大学在药学相关的ESI学科的发展现状,比较各机构的发文量、总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的排名差异,分析学科影响力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

第三,面向科研人员的科研评价服务,主要是对科研文献的分析与挖掘,即馆员进入研究过程中,成为课题组的成员,为科研提供各种定制化服务。例如围绕某一研究方向,提供研究领域的发展态势分析,针对特定的期刊,提供期刊发文的热点前沿分析等,在学术研究的全过程中为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论文写作提供信息咨询。例如,北京大学图书馆选取12个学科,应用文献计量、关键词加权词频分析、可视化分析等方法,梳理北京大学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分析其发展态势,明确北京大学在世界上具有竞争优势的基础研究方向,找到实现引领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可能发力点,为北京大学“双一流”学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的祖艳红等人借助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绘制出液体燃料研究作者分布网络图谱,并绘制出液体燃料在催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及研究前沿与发展趋势知识图谱,在展示该领域的研究力量分布的同时揭示了液体燃料在催化化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前沿及其发展趋势。重庆交通大学图书馆的刘良璧通过对1994—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项目的数量、类型与主题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我国图书情报文献学领域研究的现状、热点与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