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3 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2025年10月20日
10.5.3 构建符合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型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模式
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作为创新人才培育基地,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在广大学生、科研人员中开展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服务,提高学校师生专利文献信息利用意识和能力。比如,针对本科教育,除了加强其专利意识,还要指导其如何获取专利文献;针对研究生教育,除了普及各种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技巧,还要提高其对专利文献的阅读分析能力、专利撰写和申请方面的知识;针对高校的主导创新的教师,则应在具备上述技能的基础上,了解部分专利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来满足自身最基本的专利分析需求,为自己的科研工作服务。另外,除了已有的定期培训外,图书馆可以结合学校举办的科技节、创新大赛、调研大赛等大型校园科技活动,开展关于知识产权的相关系列讲座和专题研讨会;也可以根据院系师生的需求,在毕业设计、研究生开题、院系主题活动中提供定制培训;还可以依托各种在线平台,提供个性化的在线培训等。
在知识产权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建设过程中,逐渐实现正规化、系统化、实践化。部分高校把知识产权相关课程列入必修课和选修课中,如华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将专利文献检索纳入本科生通识课程和工程硕士必修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中,天津大学图书馆近年来每学期面向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专利及文献检索”和“实用专利技术讲座”等选修课,为促进学校师生对专利的重视与应用、提升专利申请的质量和促进专利成果的转移转化,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还启动了“专利学堂”活动,组织图书馆的学科馆员、资深情报信息专家并邀请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以培训、沙龙、实体和虚拟服务平台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全校师生开展专家分享交流、实用工具讲座、专利信息检索专题讲座和专利申请实务讲座等教育活动,强化专利信息素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