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信息能力教育

2.1.2 信息能力教育

信息能力是指主动选择和运用信息手段及信息的能力,即对信息的获取、理解、分析、加工、处理和应用的能力。

1.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可细化为信息系统使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收集能力。

(1)信息系统使用能力。所谓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人、机共存的系统。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是信息获取能力的基础,信息系统的使用能力包括:对信息系统的了解程度,能不能根据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信息系统,能不能正确与熟练的操作这些信息系统,能不能判断与排除信息系统中的部分故障,能不能使用信息系统的某些功能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等。

(2)信息检索能力。信息检索是带着检索目的,利用检索工具,通过各种检索途径和方法获取信息的过程。信息检索能力是信息获取能力中最主要的能力,检索能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对检索工具、检索方法和检索途径的掌握程度。

(3)信息收集能力。信息收集能力是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各种信息的能力,包含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对任务中的信息需求进行分析,知道需要哪些信息,应该从什么地方取得,如何取得;能够考虑如果需要这些信息,可以使用哪些信息技术,是否有现成的信息系统可以利用;能够使用各类信息系统按照预定的计划进行数据收集。

2.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可细分为筛选加工能力、信息理解能力、信息鉴别能力和信息创造能力。

(1)筛选加工能力。筛选加工能力是利用自身对信息的理解能力和鉴别能力,以及各类分析工具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需要的信息并进行一定的加工处理。其包括: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分类信息;能够对信息按照新的方式进行组合;能够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并添加部分新的信息内容;能够以比较便捷的方式将所得到的信息组织起来,存放在信息存储设备中,并可以随时访问与取得这些信息等。

(2)信息理解能力。信息理解能力是指对信息价值的理解与认可。由于人们在接受信息时,会受到自身知识结构、文化水平等因素限制,因此对信息价值的理解与认可也会有所差别,一般呈现三种表现方式:一是等值接受,即能够正确无误地识别与理解所遇到的信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反映了什么客观规律与现象。二是减值接受,即自觉或不自觉地部分接受信息价值。三是增值接受,指在理解和领悟信息价值的基础上,运用创造性思维对原信息价值整体或部分地升华与拓展。因此信息理解能力越强,越能有效地接受信息。

(3)信息鉴别能力。信息鉴别是指依据自己的经验、知识来判断信息的是非和价值取向,去伪存真,分清精华与糟粕。这种能力一般体现为经验识别、工具识别和理性识别三个层次。经验识别的结果受自身经验的量与质的制约,其识别的准确率具有较大的波动性;工具识别是对经验识别的一种延伸,是使用特定的工具对信息价值进行识别的能力,其核心是对工具的选择和使用能力;理性识别能力是指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通过联想、比较、分析与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它是信息鉴别能力的核心。

(4)信息创造能力。信息创造是指利用已有的信息,经过对信息的分析与处理形成新的信息。其主要表现可归结为以下三种:信息综合,对信息进行概括分析,在寻找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新的信息,使信息价值由个别实现一般;信息移植,即根据某一事物信息中的原理和方法,有意识地转用到其他事物的研究之中,从而创造出新的信息;信息联想,即善于利用已有信息,激发思维火花,启迪联想性思维。

3.信息利用能力

信息利用能力考察的是将获取的信息运用到实际的能力,是信息能力的核心内容,决定了信息是否能真正发挥有效作用,包括:问题分析能力,信息利用首先要分析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是什么问题,处于什么状态,需要达到什么目标,把这些问题搞清楚的能力就是问题分析能力;问题诠释能力,是把目标问题转化为可以理解、思考和陈述的信息内容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即将获取的信息与问题信息相匹配,解决目标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信息的有效利用率,平时就应加强对信息利用能力的培养,积极将所获信息应用于实践,比如分析社会现象、推测事物发展趋势等,不断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所面临的信息社会。

4.信息传播能力

信息传播能力即信息交流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信息生成能力,就是把获取的信息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后产生出新的信息,比如通过资料收集、阅读、思考,提炼出新的观点;第二,信息表示能力,即能够把新的观点想法表示成为所需形式的信息产品的能力,包括挑选与准备各种形式的信息素材,例如声音、图形、图像、文字材料等,将信息素材按照自己的需要进行合理的组合加工,产生信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