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2 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3.3.2 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科学计量学研究范围很广,难以具体划定。凡是科学学研究中的定量问题均是其研究内容。如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科技指标、科技力量分布、科研绩效、科学发现等定量研究均有成功案例。按照国际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Scientometrics and Information,ISSI)的宗旨,其定量研究的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和其他重要学术情报的定量研究,科学学、技术学、社会科学、艺术与人文科学的定量研究,情报的产生、传播和使用的定量研究,图书馆、档案和数据库等定量研究,以及情报方面的数学模型研究。对同一个科学学问题采用不同定量方法,其结果可能差别很大。如何形成一个统一的数学模型和统一定量标准,提供其应用的权威性、标准化,是科学计量学理论、方法目前仍有待解决的问题。

1.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对象

科学计量学试图通过定量方法寻找科学活动的内在规律或准规律,并且为更有效率地开展科研活动提供指导。科学计量学是以科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包括从事科学活动的主体(如科学家、课题组等)、显性化的知识(如论文、专利等)、研究和解决科学问题的方法等。典型的科学计量学研究问题包括:①科学研究的生产率问题;②科研资金投入的最优化;③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预测学科发展趋势和确定资助重点;④通过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识别科学的不同学科之间以及科学活动同技术创新之间的联系,从而为跨学科研究和理性的科技政策制定提供指导;⑤通过科技产出指标进行科研绩效评估;⑥描述科学活动规律和准规律的各种数学模型,如“成功导致成功”的数学模型、洛特卡定律、布拉德福定律、齐普夫-帕雷托分布等;⑦用科学计量学方法和指标研究科技人才和科技教育问题。

2.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内容

科学计量学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它不仅研究科学本身的问题,还研究社会生活、经济和其他上层建筑等与科学的关系。科学计量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数量化。

科学是十分复杂的现象。传统以科学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如科学史)中采用的是定性分析的方法。科学是否能够被数量化(计量),即在对科学的研究中如何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是科学计量学面临的最基本问题,也是科学计量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科学计量学的研究表明,无论是科学的投入还是产出,都是可以量化的,通过各种统计数据,用函数关系描述出来并加以分析和研究,可以用定量的方法表示和证明各种定性假设。但是运用数学方法的一个基本前提是研究对象可以数量化,因为科学本身的复杂性,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可见,科学数量化是有一定范围的。

(2)指标模型的构建。

根据统计数据,从不同角度建立科学计量学指标模型,揭示科学发展过程的规律,在这方面科学计量学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普赖斯通过对历史上的科学活动的可计量对象,例如科学论文、科学期刊、科学发现、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数按照时间序列进行统计,归纳出人类科学事业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即指数增长规律。日本神户大学科学系汤浅光1962年根据大量统计数据,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发现了近代世界科学中心大约以80年为周期从一国向另一国转移的现象。我国学者赵红州运用统计方法分析了历史上1249名杰出科学家做出重大科学成果的年龄,发现科学发明的最佳年龄区是25~45岁,最佳年龄值为37岁。

(3)科学计量学在科学管理、科学评价、科学决策中的应用。

科学计量学一个主要的应用领域是科研评价,同时也被广泛地应用于如科研人员的评价、科研机构的评价、国家科研实力的评价、科研发展分析、水平动向的评估以及对科学发展趋势的预测领域,已成为科学技术事业宏观政策管理和微观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提高了对科学技术进行组织管理、协调、决策和预测的科学化水平,为建立对科学进行评价的完整指标体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可以预见,随着科学计量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它对科学学、科技管理及整个科学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将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