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3 引文分析的方法类型

5.2.3 引文分析的方法类型

科技文献的引证与被引证现象进行研究的过程,使用的方法有图论、模糊集合、数理统计数学方法和逻辑思维方法,目的在于揭示文献所蕴含的情报特征和相关关系。现代科技论文的标准写法要求在文献后方著录参考文献,即文献论证过程中支撑其论证的相关论点所属的文献。参考文献(被引用文献)与正文(引用文献)的简单逻辑关系就是引文分析的基础和背景。格罗斯、布朗和普赖斯是致力于引文分析理论和技术研究的主要文献学家,其中普莱斯于1956年发表的重要著作《科学论文的网络》是引文分析的重要理论基础。加菲尔德受法律业务工具书《谢泼德引文》的启发于1961—1963年编成《科学引文索引》,即现今大名鼎鼎的SCI,使引文分析拥有了进行引文分析的实用工具。

引文分析与传统的分类法和主题法截然不同,其从微观视角探索科学,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跨学科组织文献,使文献更加有序化,便于对文献由表及里地深入分析,更易于量化。常用的引文分析方法有:①文献耦合分析。一篇参考文献被两篇或多篇文献引用便构成一个引文耦合,引文偶合愈多,说明两篇文献关系愈密切,文献耦合分析即基于以上理论来进行文献间关系的分析。②共被引分析。两篇论文共同被后来的一篇或多篇论文所引用即共被引,共被引分析度量的是共被引强度,即两篇(或多篇)文献同被后来的文献所引用的频次,共被引频次愈高,两篇论文相关性愈强。

共被引分析方法存在时间滞后性,只有当一篇文章达到一定的被引次数后,才能得到关注,这往往会忽略潜在研究主题。部分学者通过对比引文耦合和共被引分析方法在探测领域研究前沿时的差别,发现耦合分析的检测数量和速度优于共引分析。引文耦合分析主要是针对施引文献展开研究,因其参考文献是固定不变的,所以文献的耦合关系可在文献发表后立即获得,且变化不大,分析结果也较为静态稳定。耦合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时间滞后性的问题。但如果将作者作为文献耦合分析的外部特征对象,耦合关系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动态变化。共被引分析和耦合分析的具体说明如表5-2所示。

表5-2 共被引分析和耦合分析比较

对科技文献进行分析时常用的测度指标有以下六种。

(1)自引率:自引即在引用文献的过程中,限于主体本身范围内的引用,包括同一类学科文献的自引、同一期刊文献的自引、同一著者文献的自引、同一机构文献的自引、同一种文献的自引、同一时期文献的自引、同一地区文献的自引。其计算公式为:

(2)影响因子:评价期刊质量的一种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3)引证率:衡量期刊吸收文献能力的一个指标。其计算公式为:

(4)即时指数:测度期刊被引用速度的指标,用来衡量期刊的重要程度。其计算公式为:

(5)耦合强度:两篇文献同时引用一篇或多篇相同的文献即耦合,用以表征两篇文献之间的亲密关系,耦合次数越多则两篇文献之间关系越亲密,那么耦合强度越高。

(6)共被引强度:一篇文献同时被两篇或多篇文献引用即共被引,共被引用来衡量参考文献之间的亲密程度,共被引次数越多则两篇参考文献之间的关系越亲密,那么共被引强度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