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宗简的升平坊宅邸

四 元宗简的升平坊宅邸

元宗简元和十年春于升平坊购入新宅。所谓升平坊,说起来是一个什么样的坊里呢?

升平坊占据着长安制高点乐游原的高地,以尽览长安城为名,因而每逢佳节成为长安百姓云集的绝佳旅游胜地。还不止如此,升平坊一带王侯高官等的宅邸鳞次栉比,成了一片高级住宅区[40]。清人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升平坊”条记有在此购入居所的姓名。据其记载,在升平坊,早则有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太平公主于此营建宅邸,其后又在此相继赐予宁王、申王、岐王、薛王土地,由此可见早在初唐后期,升平坊一带王侯别墅就已连片出现了。总之,占据长安城内制高点乐游原这个胜地的升平坊,是一个达官显贵争相购置宅邸的特别的坊里,因此自然可以推定在这里营建起来的元宗简府邸,可以号称是一座具有与升平坊地位相配的规模与品味的豪宅吧。

上述判断,在读白居易下面这首诗时也可得到印证。

正当元宗简因购入升平坊宅邸而美滋滋的时候,白居易在这首诗中表达了自己也想搬到元宗简府邸东邻的愿望,表面上说是为了要将元宗简的友情传至子孙各代,实质上可以看出升平坊的环境对白居易的确很有吸引力。

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

白居易

平生心迹最相亲,欲隐墙东不为身。

明月好同三径夜,缘杨宜作两家春。

每因暂出犹思伴,岂得安居不择邻。

何独终身数相见,子孙长作隔墙人。

(大意)我与你平时交往最为亲密。我想隐居在你府邸东邻,绝不是为了自身的得失。明月高悬的夜里,想与你漫步于庭院松竹菊三径。而绿茵茵的柳树遮蔽了我们两家连墙的院子,显得一派春光明媚。即使我暂时外出,如果有你住在隔壁也很放心。既然要购置宅院,又何不与你为邻呢?我这一生中,仅仅与你相见几次是远远不够的,而是要让我们的子孙也世代友好为邻啊。

白居易如此拘泥于“墙东——东邻”,是基于“隐居于墙东”的典故而发的[41]。话虽如此,正如诗题中所云《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白居易是真心愿意购买的。而白居易诗中设定的移居元宗简宅院东邻一事,也重复出现在后面读到的《高亭》《松树》二诗中,如此看来,元宗简东邻可能就存在可真实购置的房产。

由于白居易在此诗之后随即被贬为江州司马,结果购置东邻的愿望没有实现。而结束五年的左迁后,回到长安已是元和十五年,次年春即官授礼部主客郎中,至此结束了租赁房屋的生活,而代之以出手阔绰地购置了长安城内新昌坊的宅邸,却并非所谓升平坊的元宅东邻。

新昌坊位于乐游原向东延伸的丘陵以北的斜坡上,名刹青龙寺在此,而其北则可一览大明宫的雄姿,那里是安史之乱后面向高级官僚而新近开发的住宅区[42]。白居易在购置新宅之际作有《题新居寄元八》一诗,送给了元宗简。在诗中,将自己违背约定未在升平坊而在新昌坊购宅一事,借以解释为“莫羡升平元八宅,自思买用几多钱”(再别羡慕升平坊元宗简的宅邸啦,算算就知道了,要买的话那得花掉多少银子啊)[43]。对于豪购了高级住宅区新昌坊宅邸的白居易而言,嘴上却说着升平坊房产价钱过高这个举动本身,就具有重要的意义吧。

白居易元和十五年春造访元宗简购置的升平坊宅邸并作有以下这四首绝句,就成为一份了解元宅的重要材料。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原注:时方与元八卜邻) 看花屋

白居易

忽惊映树新开屋,欲以当檐故种花。

可惜年年红似火,今春始得属元家。

(大意)你怎么又在树荫里新造了房子了?就像你特意在新家旁边种植了花木一样。只是可惜过去这些花木每年都白白花红似火,到了今年才终于开进了元宗简的家里来了。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 累土山

白居易

堆土渐高山意出,终南移入户庭间。

玉峰蓝水应惆怅,恐见新山望旧山。

(大意)土堆堆得越来越高了,渐渐看出了山的意趣来,好像终南山要出现在庭院中一样。玉山呀蓝水一定会沮丧的吧。元宗简从此就会从这新筑的假山上去眺望自己曾经住过的玉山了。(原注有“元的旧居位于蓝田山”)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 高亭

白居易

亭脊太高君莫拆,东家留取当西山。

好看落日斜衔处,一片春岚映半环。

(大意)亭脊修得又瘦又高,注意可别折断了。你家东邻的人(白居易)要将这个亭子看作是西山呐。夕阳西斜的时候,应该能看见春山一面的烟霭(亭子),隐含着半圆落日的美景啊。

和元八侍御升平新居四绝句 松树

白居易

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大意)花掉了真金白银买来青青的松树。你首先栽种了,我就以后再说吧。幸好一定有西风吹来,深更半夜会偷偷送来松风清爽的沙沙声。

元宗简在长安城内头等地的升平坊宅院内,充满人文情趣地又营建了一座与升平坊相称的新房,特别设置了一处“为了看花的房子”(看花屋)、堆建了“假山”(累土山)、盖起了“高亭”、种植了“松树”。对于这一个个宅内的景致,白居易充满羡慕地作诗吟咏起来。而正是处于对自己的匠心充满着自信,元宗简才会开放新居,用来作为邀请白居易、元稹等文人聚会的场所(参照注2)。

“看花屋”“土山”“高亭”“松树”等,这些都是白居易所选择的元宗简宅邸的景致。就相同景致来看《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是如何描写的话,也就肯定会得知张籍组诗全体的基调。然而,在张籍的组诗中,这四者作为整体并没有从正面加以描写。张籍从与元宗简的匠心与白居易的溢美毫无关联之处着眼,通过自己独特的视点将元宗简庭院描述了一遍。

说起来,张籍将元宗简庭院视为朴素之所而加以描写,其本身就是与将元宗简自身的性情概括为“尚俭经营少”这一点互为表里关系的。元宗简要真的是“尚俭经营少”的话,他的庭院也应按照其朴素美学来营造。不用说,张籍也从吟咏元宗简庭院的《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中,有意识地将偏离其朴素美学的地方都已排除掉了吧。——当然不要忘了,在这里将元宗简自身的性情认定为“尚俭经营少”的,并非元宗简本人,而是张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