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元宗简的追求

六 元宗简的追求

这里所描写出来的元宗简,是一个斩断了对官僚荣华富贵的向往、对公务没有了干劲儿的人。然而,元宗简并非对一切都提不起精神来,他对自己身边那些日常而浅显的某种“琐事”却持有一份执着的追求。张籍通过讲述对那些琐事的追求,使得元宗简的为人秉性显现了出来。

《和左司郎中中秋居十首》组诗,描写了与天下无关的元宗简宅邸的日常生活,要说的话全不过是些琐事而已。其中有些诗句揭示出元宗简的追求,在此先摘录出几段来。

元宗简是作为以“尚俭经营少”为宗旨的人物而出场的。然而他却并非是一个为了节俭而节俭的人。正确地说,元宗简的审美意识所选取的是一种重视简单朴素即“尚俭”的生活方式[45]

元宗简深谙贵族式的风雅。其二诗中“有地唯栽竹,无池亦养鹅”意即东晋王徽之(王羲之的第三子)称竹为此君而爱竹,而王羲之据说想要一只鹅而以书法与养鹅人交换,二者都是南朝贵族间有名的风流韵事。不过按照张籍的说法,元宗简宅院(由于修建得很简朴)只是在狭窄的地方种上竹子、没有池塘也养了只鹅而已。这看起来叙述得与主人的情趣以及实际生活的条件之间并不相称;而实际上,这是为了使元宗简作为文人的高雅追求更为引人注目而使用的一种高等修辞手法。

这里补充一句,正如贵族的庭院常被称作池苑、池馆那样,要是考虑到以池为中心布局庭院来作为造园惯例的话[46],那么从“无池”之语也就可以看出其旨在强调朴素的意趣;而且诗的尾联“居贫闲自乐,豪客莫相过”一句也的确在强调元宗简的生活态度是以朴素为宗旨的。也就是说,张籍的意图在于,他想将元宗简宅邸及其中所营造的生活全貌,故意描写得简单朴素一些。

书画古董:其二“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古镜铭文浅,神方谜语多”;

其七“每忆旧山居,新教上墨图”。

药食:其三“直去多将药”;其六“秋茶莫夜饮,新自作松浆”;其八“凭医看蜀药”。

道术·导引:其二“神方谜语多”;其六“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

其八“尽得仙家法,多随道客斋”。

饮酒:其二“酿酒爱朝和”;其七“好酒问人沽”。

花木:其二“有地唯栽竹”;其七“晚花迴地种”。

元宗简作为一个文人,自然会对书画[47]·古董·花木抱有兴趣:或搜寻墨迹或古镜(其二“学书求墨迹……古镜铭文浅”)、或将自己故乡的景色画在水墨画上(其七“每忆旧山居,新教上墨图”)、或种植竹子或菊花(其二“有地唯栽竹”·其七“晚花回地种”)。

此外,元宗简还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关心。即使说本草学对于文人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养,而在十首诗中就有三首来写“药”,也可看出其对健康非同寻常的关心。即其一“野客留方去,山童取药归”(野客写下药方就回去了,山童采了草药回来)、其三“直去多将药”(值班去的时候身上带着很多草药),还有其八“凭医看蜀药”(请求医生给自己开蜀药的处方)。当时蜀地作为盛产特殊草药的地方而为人所知。除此以外,当时将“茶”也视为药的一种,元宗简认为睡前饮用秋摘的茶叶对于身体来说过于刺激[48],自己还加上松子来酿造药酒(其六“秋茶莫夜饮,新自作松浆”),从这些也可看得出元宗简的健康意识。

更有甚者,元宗简还在健康意识的延长线上,又加上了对气功等的导引,以及仙药等的兴趣;其二“神方谜语多”,其六“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其八“尽得仙家法,多随道客斋”(彻底领会仙人的方术,还跟着道士学习素斋)等也都是元宗简的兴趣。还有其九“好时开药灶”(天气好的时候给熬药的灶里点火),这就是所谓的要炼丹药吧。

还有那些看起来自然随性的行为中,也有细心周到的用意。比如在庭院随意摆放的石头上,架起一架古琴。虽则看似一个漫不经心的动作,但那石头并非自然地堆放,而是肯定作为整个庭院布局的一部分来加以考量的。还有傍晚站在长满莎草的台阶上来纳凉、在种了竹子的中庭阴凉处和衣而卧,这些都是元宗简按照预定计划进入到他事先准备好了的舒适空间里来享受的。无论是“斑藤杖”还是“瘿木床”,或许本身并非金碧辉煌的昂贵奢侈品,但那都是根据元宗简的审美眼光挑选出来的很讲究的物件儿。也就是说,即使是若无其事的举动,在宅邸的每个角落也都是给予了审美的关怀的。

在这里,不同与所谓天下国家这样大义的世界,而是在细节上加以打磨锤炼的同时,自始至终都在描绘出一片自然而随意的审美生活的世界。而那却并非是需要投入大规模的财力与心力来期许经营的,反倒是以“居贫”“尚俭”为信条,放弃“登清要”的进取心,呈现“本无荣辱意”,并与“豪客”断交等为前提的一种简单朴素的美学。张籍通过元宗简的秋居世界而想描绘出的,正是那样一种执着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