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以外的诗人——姚合的“泉”
如上所述白居易倾向于“泉”的庭院诗,既代表了当时诗人吟咏“泉”的倾向性,也显示出其典型来。可是到了姚合,却产生了与白居易不同的细微差异,这让人觉得意味深长。姚合既是贾岛的诗友,也以武功体诗人而为人所知,从姚合的世界来看,发自文人趣味的“作为奢侈品的庭院”基本上就被敬而远之了[45]。取而代之的就是采纳了自然原生态的简单素朴的庭院,或者说所谓的庭院就是存在于住所外部的自然本身。
下面所列举的三首诗,分别是送别赴任华州(西岳华山山麓)的友人、寄给住在陆浑(洛阳南郊)或华山的友人;三首诗各自描写的都是其所在地与俗世隔离开来的清净之所,而“泉”就出现在这样的文脉之中。①应是描写庭院,②③则应是描写附近的环境。在①诗中,庭院并非是人为性地营造出来的,不如说就是将自然原生态原封不动地移进庭院里来的。
①送裴中丞赴华州
姚合
……
径草多生药,庭花半落泉。
人间有此郡,况在凤城边。
……
(路边长着药草,庭院的花都被泉水打落了。人世间还有这么美丽的郡,更何况还在长安附近啊,真是太感谢了)
②寄陆浑县尉李景先
姚合
……
地偏无驿路,药贱管仙山。
月色生松里,泉声在石间。
……
(地处偏避而不通大路,药草多到卖不上价,你就在管理着陆浑这片仙山啊。月亮栖在松枝上,泉水的声音从岩石间传了过来。)
③寄马戴
姚合
……
隔屋闻泉细,和云见鹤微。
新诗此处得,清峭比应稀。
……
(隔墙听得见微弱的泉水声,而云间朦胧中看见了鹤的身姿。在这样的地方吟出的诗,其清峭的风格一定让人望洋兴叹。)
然而,泉水在景观中是作为审美对象来处理的这一点上,虽然使人觉得其在人造庭院与融入自然之间尚存有微弱的差异,但是白居易与姚合的视点上却并不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在这个意义上使人觉得,姚合与白居易到底仍是同处于同一时代氛围的两个诗人。
反倒是姚合让人关注的是,作为饮用水的泉水,即描写井水的诗篇如下所示会有数篇之多。
街西居三首其一
姚合
……
浅浅一井泉,数家同汲之。
独我恶水浊,鑿井庭之陲。
……
(常乐坊里井底很浅的井水,几家人都在汲取饮用。只有自己井水混浊不清而使人烦恼,故而就在庭院一角新挖了另一眼井。)
新昌里
姚合
旧客常乐坊,井泉浊而咸。
新屋新昌里,井泉清而甘。
……
(以前寓居常乐坊之际,井水混浊而苦咸;自从在新昌里购置了新居之后,井水既清澈又甘甜。)
下面这首诗则记述了从深山用竹筒引来涌出的山泉之事,河水洗草药很脏;雨水浇花又不方便。与为了造园而引入渠水就轻易地以“泉”相称的做法不同,而是在关注其水质的清净与否这一点上,才会显示出姚合的特色来。
题僧院引泉姚合
泉眼高千尺,山僧取得归。
架空横竹引,凿石透渠飞。
洗药溪流浊,浇花雨力微。
朝昏长绕看,护惜似持衣。
(大意)泉眼在千尺之高的山中,寺僧能从那里将泉水引来。空中架起竹筒来引水,石头上凿洞通渠来导流。至今为止,洗草药时河水太脏,而浇花时雨水又不够。现在从早到晚都在巡视引泉的情况,那爱惜重视的样子,宛如拿着一件珍贵的僧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