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的官场履历
为方便起见,在进入本文具体论述之前,先就姚合的官场履历做以简单介绍。笔者主要参考的文献是:郭文镐《姚合士履考略》(以下简称为郭文镐年谱)(《浙江学刊》1988年第3期)、陶敏《姚合年谱》(以下略称为陶敏年谱)(《文史》2008年第2辑)、朱关田《姚合卢绮夫妇墓志题记》(《书法丛刊》2009年第1期)等。最后一篇朱关田的论文乃是对新出土《姚合墓志》(全称《唐故朝请大夫守秘书监赠礼部尚书吴兴姚府君墓铭并序》)一文的内容解说。
根据新发现的《姚合墓志》,曾经无法判明的姚合生卒年月得以证实。墓志中记载有“会昌二年壬戌夏五月,辞以目视不明,归摄私第。冬十二月寝疾,旬余,是月廿有五日乙酉,启手足于靖恭里第,享年六十有六”,据此确定,姚合生于大历十二年(777),卒于会昌二年(842年)*。
关于姚合官场履历可做补充的新资料,过往仅有《魏博节度从事·秘书郎》可判明其出仕官职的详细情况。而墓志中有“田令公镇魏,辟为节度巡官。始命试秘省校书,转节度参谋,改协律,为观察支使”,据此来看,节度从事具体上是从①节度巡官(试秘书省校书郎)、②节度参谋(试太常寺协律郎?)、③观察支使(试太常寺协律郎)这样晋升上来的;另外,“秘书郎”(正九品上)并非实职,乃为附属于幕职官的一个京衔,且是秘书省的京衔,而后其京衔也可知晋升为“试太常寺协律郎”(正八品上)。此外,过往一直悬而未决的姚合的最终官职,也终于由此可确认为“秘书监”(从三品)了(请参照注释1)。
但是,随着《姚合墓志》的出现,另外一个难以解释的问题又浮现上来。最大的疑点在于姚合辞世时间的会昌二年上。姚合诗集收有《哭贾岛二首》(《姚少监诗集》卷十),其中可知贾岛逝于其后的会昌三年[33]。另外,一般认为姚合于《太尉李德裕自城外拜辞后归弊居,瞻望音徽,即书一绝寄上》(《姚少监诗集》卷十)诗中咏到,会昌六年(846)三月末宣宗取代武宗即位,四月一听政随即将武宗朝中宰相李德裕贬为荆南节度使之事。(郭文镐年谱·陶敏年谱亦皆如此解释)。假如一旦论起《姚合墓志》真假问题的话,这一点应为争议最大之处。
还有一个小问题,若据墓志“复判余杭,岁余,入为户部郎中,迁谏议大夫”之句,姚合应是由杭州刺史归京后就任户部郎中的。然而根据贾岛《喜姚郎中自杭州回》诗中“东省期司谏”一句,姚合又应是预定就任门下省(东省)左谏议大夫的[34]。对于尚且如此存疑的《姚合墓志》,不加批判就要拿来当作金科玉律的话,还是要必须慎重一些才好。
因此,对于姚合传记的深入研究,应建立在对新发现《姚合墓志》的批判性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当下仅就墓志来推定姚合的生卒年份,而其余主要依据的则是郭文镐年谱。而对于新出成果的陶敏年谱(但其中并未涉及《姚合墓志》),根据我的个人意见,还是认为郭文镐所说更为妥当一些。无论如何,下面所整理之姚合官场履历,不过是一种折中而暂定的看法而已。
【姚合官场履历】
大历一二年(777)姚合出生。
元和七年(812)三十六岁 应试上京。
元和十一年(816)四十岁 冬,魏博节度使从事(节度巡官,节度参谋,观察支使)。
长庆元年(821)四十五岁 春,武功县主簿(正九品上)。
长庆三年(823)四十七岁 春,武功县主簿退任。秋,万年县尉(从八品下)。
宝历元年(825)四十九岁 秋,万年县尉退任。
宝历二年(826)五十岁 四月,监察御史(正八品上)。
太和元年(827)五十一岁 八月 监察御史东都分司。
太和二年(828)五十二岁 十月,殿中侍御使(正七品上)。
太和四年(830)五十四岁 初春,侍御史(从六品下)。
太和五年(831)五十五岁 初春,户部员外郎(从六品上)。
太和六年(832)五十六岁 秋,金州刺史(从三品)。
太和七年(833)五十七岁 七月,刑部郎中(从五品上)。
太和八年(834)五十八岁 户部郎中(从五品上)冬,杭州刺史(从三品,次年春上任)。
开成元年(836)六十岁 春,杭州刺史退任。夏,入京任左谏议大夫(正五品上)。
开成四年(839)六十三岁 八月,陕虢观察使(兼御史中丞,正五品上)。
开成五年(840)六十四岁 冬,给事中(正五品上)。其后,右谏议大夫(正四品下)·秘书监(从三品)。
会昌二年(842)六十六岁 十二月,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