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贾”的总括

四 “姚贾”的总括

“同时远远的,在古老的禅房或一个小县的廨署里,贾岛、姚合领着一群青年人做诗……”(闻一多《贾岛》,原载昆明《中央日报·文艺》第十八期)

不过就贾岛而言,并非与韩愈相关联,而是通过如标题所示的与同辈好友姚合的关联来掌握的这个视点,过去也并非不曾有过。这一点是闻一多要使过往视点复活可见的做法。可是,那也是与单纯的复活应有所区别的。

贾岛与姚合并举的提法,成立于南宋永嘉四灵、江湖诗派之际。但是将贾岛与姚合二者归置为一来看的这个视点,除了南宋江湖诗派及其直接影响下的元代一个时期以外,在文学史上的认识并不算深远。而更有甚者,随着四灵、江湖诗派的衰退,若论起对贾岛的认识,由于颇有影响力的苏轼评语“郊寒岛瘦”,或者推敲典故的深入人心,反而使其韩门诗人的定位更加得以强化而被固定了下来。

“贾岛、姚合并举”得以提倡的南宋中后期,应该还处在唐代文学在文学史上的认识尚未成熟的阶段。提出将唐代三百年分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四分说”的是,明代初年高棅所编的《唐诗品汇》。而在此之前宋末元初的严羽才终于使初唐、盛唐、晚唐的概念得以萌发。但就相当于中唐时期的文学,虽有“大历体”“元和体”的称呼,而将其归置并称为“中唐”的认识却仍尚未成立。此外元代杨士弘《唐音》中虽有“盛唐”“中唐”“晚唐”的称呼登场,但却缺了“初唐”,且其各自的分期与后世的划分也未必一致[5]。这样看来,可能将有唐一代对象化而得以通观的时期,再早也必须要等到南宋末期乃至明代初期才可能出现。即在南宋江湖诗派的诗人们祖述“贾岛、姚合”的历史阶段里,那种先将唐代三百年诗风细分化为若干对立的时期,再从中选取贾岛、姚合的认识仍旧尚未成熟;而对他们而言最为重要的对立轴是宋代(江西诗派)与唐代(贾岛姚合)之间的对立,从其对立关系中选取唐代才是他们主张的着重要点[6]。结果,四灵、江湖诗派等对于唐代文学的认识,还并没有走到将唐代三百年分期,并深入到诗人或诗体的前后关系以及继承关系等这一步。

其后,对于唐诗的认识,始于《沧浪诗话》的严羽,经过《唐音》的杨士弘,到了《唐诗品汇》的高棅将其收敛到所谓四唐说这一模型之内,以此形式才对文学史的认识有所深化。在四灵、江湖诗派的唐诗认识与其后所提倡的四唐说之间,以唐诗为祖述对象的认识有所渐进地深化,随之而来,两者所假定的“对立轴”上就发生了变化,对于这一点必须要注意。即,在前者看来,以南宋中期江西诗派的流行情况作为前提条件,“宋(江西诗派)←→唐(贾岛、姚合)”就成为主要对立轴。也就是说,四灵、江湖诗派是以标榜唐诗(贾岛、姚合)的形式,来与江西诗派相对抗的。然而后者的立场却是,在以唐诗为祖述对象的前提下,在唐诗中设定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对立轴,再于其中是要将盛唐诗作为“最像唐诗的唐诗”选出来并来加以评价的。这个四唐说,其实在当初是在追求作诗的实际操作规范中所提出来的实用主义文学观的一个成果,但是今日即使将其放入客观的文学史范围内也仍有一定的有效性,这个结果就被众多文学史所承袭下来。

可是,这个四唐说却使得贾岛、姚合的文学史定位复杂化了。若据四唐说,将中唐与晚唐的界限置于甘露寺之变所发生的太和九年(835)前后。结果,贾岛与姚合就被归类为中唐诗人,而他们文学所发挥实际影响力的晚唐时期,也就与他们二人之间被切割开来[7]。更有甚者,变成真正的中唐诗人的贾岛,与姚合之间竟然也被切割开来,以至于完完全全被定位成一个韩门的实力诗人。

上述个中过程经过这样回顾一遍,就能理解闻一多主张的新颖之处了吧。闻一多先是容纳了所谓传统唐诗理解框架的四唐说;在此基础之上,再在所谓中唐框架的元和长庆之中掌握了贾岛、姚合的诗坛活动;最后,将贾岛、姚合的诗风持续风靡到晚唐时期这样一幅略图描绘了出来。即闻一多采取了一种所谓将中唐的贾岛定位为晚唐文学的先驱诗人这样一种两段构造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