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居原东居是什么时候?
如果根据李嘉言的《贾岛年谱》的话,贾岛搬到升道坊自称是原东居住所的时间是穆宗长庆三年(823)。然而如果根据最近的传记研究成果来看的话,事实却似乎是更早于其数年之前。
齐文榜《贾岛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0页)所采纳的一个决定性的证据是贾岛的《寄钱庶子》一诗。
寄钱庶子
贾岛
曲江春水满,北岸掩柴关。
只有僧邻舍,全无物映山。
树荫终日扫,药债隔年还。
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
(大意)曲江池到了春天池水也涨上来了,我在其北岸的升道坊搭起了一间茅草屋。这里只有僧侣住在附近,由此眺望终南山时毫无阻碍。树荫匝地的地面上我终日打扫不停,买药的钱我会隔年还清。现在仍然能记起来的是,与你一起听琴的那个夜晚,在竹林中的一间竹屋里灯光昏暗,那夜天凉如水。
这首诗确实显示出贾岛居住在原东居,而关于此诗的创作时期则必须要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①钱徽在任太子右庶子、②春季、③元和十二年秋冬之后。
也就是说,首联“曲江春水满,北岸掩柴关”,与升道坊原东居位于曲江池之北的位置相符,从“关上柴扉”一句可知贾岛业已在此居住下来了。而“春水满”可知其季节是春季。另有“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指的是钱徽与贾岛正好都在场的元和十二年秋冬的“琴客之会”。钱徽于元和十三年就任太子右庶子,次年则出任虢州刺史。总结以上诗文可见,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在元和十三年的春季,在此时间点上贾岛业已居住在了原东居了。这就是所谓齐文榜的主张。
下面就来引用齐文榜的考证,不过原文稍长。
贾岛迁居乐游原东的时间,李《谱》在长庆三年(823)下云:“本年岛已居于原上”。贾岛迁居乐游原东升道坊的时间,事实上要比长庆三年早出五年,今考证如下:
贾岛《寄钱庶子》诗云:“曲江春水满,北岸掩柴关。只有僧邻舍,全无物映山。树荫终日扫,药债隔年还。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贾岛集校注》卷四)钱庶子李《谱》谓即钱徽,甚是。徽德宗贞元元年进士擢第,同年又登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徐松《登科记考》卷十二),元和九年(814)官至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十一年(816)以上疏请罢淮西兵,忤宪宗意,罢学士之职守本官(《旧唐书》本传)。《新唐书》本传谓徽“罢职,徙太子右庶子,出任虢州刺史”。然不载徽罢学士后徙太子右庶子的年月。参之《旧唐书》本传,徽罢学士之职徙右庶子,当在十一年。而出刺虢州的年月,两《唐书》均未言。因此徽为右庶子的下限尚不清楚。考严耕望《仆尚丞郎表》,徽元和十五年由虢州刺史还朝为礼部侍郎,《旧唐书》本传谓徽还朝为礼部侍郎在长庆元年(821),二者相较,当以《旧唐书》为视。然《旧唐书》本传、《仆尚丞郎表》均不记载徽刺虢凡几年。今依唐代任官一般以三年为期计,则由长庆元年上推三年,为元和十三年(818),本年徽出刺虢州。是徽为太子右庶子约在元和十一年至十三年间。
再考,贾岛有《秋夜仰怀钱孟二公琴客会》一诗,首联曰“月色四时好,秋光君子知”(《贾岛集校注》卷六)。钱乃钱徽,孟指孟简(见本书附录《贾岛年谱新编》)。孟简元和十二年(817)八月,由浙东观察使入为户部侍郎,十三年五月,以检校工部尚书出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见《旧唐书》宪宗纪及本传)。此诗题中所谓“钱孟二公琴客会”当即《寄钱庶子》诗所说的“犹记听琴夜,寒灯竹屋间”之听琴一事。“犹记”二字表明贾岛亦参与琴会。听琴夜既曰“寒灯”,则当为秋冬时节。孟简既于十二年八月入京,十三年五月出刺襄州,所以钱孟二公能于秋冬时节同在京城听琴,惟元和十二年秋冬才有此机会。是知“琴客会”应在十二年秋冬间。《寄钱庶子》又云“春水”、云“犹记”,显为十二年秋冬“琴客会”后,至次年春的回忆之词,是知《寄钱庶子》一诗作于元和十三年春(818)。而迁延至十四年春,则徽已出刺虢州,不在右庶子任上了。可见《寄钱庶子》一诗乃元和十三年春作无疑。”
现将上述齐文榜的论据,整理如下。
【钱徽】
元和十一年(816):由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调任为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三年(818):由太子右庶子调任为虢州刺史。
长庆元年(821):由虢州刺史调任为礼部侍郎。
【孟简】
元和十二年(817)八月:由浙东观察使调任为户部侍郎;此年秋冬“琴客之会”上钱徽、孟简、贾岛三人正好同时都在场[3]。
元和十三年(818)五月:由户部侍郎调任为襄州刺史、山南东道节度使。
在齐文榜扎实的推论中最缺乏确切性的是下面这一部分:“因唐代任官约以三年为期,可见比长庆元年更上溯三年,即为元和十三年(818),此年钱徽就任了虢州刺史。即钱徽就任太子右庶子的时间大约应在元和十一年至十三年之间。”这一部分还应有再次考察论证的余地。
任官三年只是一个大体上的原则而已,然而升到了高级官僚之后而为了升职,夹杂着地方高官(刺史)而频繁地更换官职的做法也并不少见。而任官次数很多本身就成为官僚自我炫耀的资本。可举白居易之例,在其晚年自撰的《醉吟先生墓志铭》中白居易回顾了自己的官场履历:“乐天幼好学,长工文。累进士拔萃制策三科。始自校书郎,终以少傅致仕,前后历官二十任,食禄四十年。”白居易夸耀他自己始于起家官的秘书省校书郎,到以太子少傅分司东都而致仕,加起来共历任二十任官职,在官长达四十年之久。赖瑞和《唐代中层文官》(联经出版2008年版,第18页)中就有“历官二十任左右是唐代士人任官的理想,可视为他们仕途是否达腾的一个‘标准’”,而像白居易那样历任官职二十任,就成为精英官僚一个标准。此外赖瑞和还以荣华富贵为例,举出张说的“二十五任”、李德裕的“二十四任”等例。
为了历任较多的官职,在一个官职上不要久留就很有道理。如贾岛的好友姚合之例,太和六年(832)由户部员外郎(从六品上)转任金州刺史,真正在任只有一年,次年即以刑部郎中归京;更经由户部郎中(从五品上)于太和八年(834)调任杭州刺史在任两年,开成元年(836)又以谏议大夫(正五品上)归京。在这四年之间,户部员外郎→金州刺史→刑部郎中→户部郎中→杭州刺史→谏议大夫等历任六官,着实实现了升官晋级。而且这并不只是姚合一人的例外情况。这样看来,齐文榜推定钱徽虢州刺史在任期间为三年,就并没有十分的准确度。特别是以刺史外任为例,在多数情况下,实际上就成了中央官僚为了再次升官的短期跳板。
加上如上所述的这一点来重新推定钱徽官场履历的话,就会有如下推断。只是钱徽就任太子右庶子是在元和十一年正月[4],下面将以此为起点,并将在任期间限定于不满三年。
元和十一年(816)正月:由翰林学士、中书舍人调任至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三年(818)或十四年(819):由太子右庶子调任至虢州刺史。
长庆元年(821):由虢州刺史调任至礼部侍郎。
而虢州刺史的外任,可能比太子右庶子的在任期间更为短暂;虢州刺史在任是从元和十四年(818)到长庆元年(821),而很难考虑会有比这个期间更长的任期。——结果就是,显示出贾岛原东居移居的《寄钱庶子》的创作时间就在元和十三年春至元和十四年春之间。
另一方面,若根据传记研究成果则可判明,贾岛是于元和十三年春至当年秋的半年期间,造访了姚合担任节度从事的魏博镇的[5]。若按齐文榜所主张的元和十三年春,即紧接着贾岛移居原东居之后的这个时间点,就会无法说明贾岛长期出访外游的那种不自然性。而如果移居是在元和十四年的话,就能回避开这个问题。《寄钱庶子》一诗的创作时间,很有可能就是在元和十四年的春季。
而为了更加正确地限定原东居的移居时期,下面要来再读一首诗。
寄李辀侍郎
贾岛
终过盟津书,分明梦不虚。
人从清渭别,地隔太行余。
宾幕谁嫌静,公门但晏如。
櫑鞞干霹雳,斜汉湿蟾蜍。
追琢垂今后,敦庞得古初。
井台邻操筑,漳岸想丕疏。
亦冀铿珉佩,终当值石渠。
此身多抱疾,幽里近营居。
忆漱苏门涧,经浮楚泽潴。
松栽侵古影,荤断尚芹菹。
语嘿曾延接,心源离滓淤。
谁言姓琴氏,独夸角生鱼。
(大意)这封信(寄诗)一定会在你度过盟津之渡(洛阳北的渡河口)时交到你的手上吧,而这个梦想也一定会成真。你沿着渭水出游,而赴任之地(魏博镇)远在太行山脉的那一边。幕僚们喜好闲静,署衙也无事平稳吧。“太鼓如旱雷般激荡,银河则宁静地润泽着月亮。”你的巧工琢磨的诗文是经久不灭的佳作,而你敦厚的人品更具有古朴的风范。曹操筑造起来的冰井台(铜雀台旁边)令人怀古,曹丕引来的漳河疏导水渠则让人敬仰。“我期待着你能佩戴着美玉玎玲上朝,被委以石渠阁值班的重任”。然而我最近却以身体多病为由,在远离人群的地方,盖起了一个住所。我至今仍然回忆起在苏门山的溪谷里洗漱,在楚泽的湖滨泛舟的情形。松树的苗木被郁郁苍苍的树荫所遮掩,而我每日则就着去了腥臭的腌芹菜来吃素斋。与你珠玑欢谈,或与你默契交往时,我觉得心里如同从尘俗中清洗过了一样清爽洁净。而你则是将要如战国魏国的善琴者那样,跨龙舞天的那一天也终将到来,届时你并不是一个人,一定会是带着我一起并肩而起的。
齐文榜在其《贾岛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在参考了陶敏《全唐诗人名考证》(陕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的“李辀”条目的成果,以及郭文镐《姚合佐魏博幕即贾岛东游魏博考》(《江海学刊》1987年第4期)的成果的同时,对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进行了考证。下面就来引用一段其结论的摘要。
这首诗是寄给时任魏博节度使田弘正幕僚李辀的诗(根据陶敏研究,诗题中的“侍郎”乃“侍御”之误字)。而当时姚合也同样担任着魏博节度田弘正的幕僚。①田弘正元和十五年十一月由魏博节度使调任为成德节度使,但次年就在成德的军乱中被杀。②但是李辀却免于被害,据推定他是在田弘正调任成德之前就离开了魏博的。③另一方面,这首诗中有“忆漱苏门涧”一句;贾岛造访魏博姚合之后,元和十三年晚秋回到长安途中,拜访了堂叔贾谟并共同游览了魏博附近的苏门涧(别称百门泉)[6]。这句“追忆起了前来魏博百门泉游历的情形”(忆漱苏门涧)就成为证明创作时间是在贾岛从魏博经由百门泉回到长安以后的一个证据。一起来斟酌这几点就会知道,这首诗的创作时间被限定在元和十三年晚秋贾岛归京之后,且在李辀离开魏博节度使田弘正的元和十五年十一月之前的这一段时间之内。
这首诗之所以与移居原东居相关联而引人注目就在于“此身多抱疾,幽里近营居”这两句上。“幽里”指的是远离人家闲散的升道坊的住所位置,而所谓最近开始居住的“居”不是别的,正指的是原东居。
李辀是贾岛在元和十三年春至秋的半年期间逗留魏博镇时期所相结识的一个人物。如果在当时的这个时间点上贾岛业已是原东居的居民了的话,那么在他回到长安后送给李辀的这首诗中,就没有必要硬是要改口说成“幽里近营居”了。这里被导引出的一个结论就是,贾岛从魏博镇归京之后,可能要至次年元和十四年春季以降,才移居去的原东居。
如果这样推论的话,如前所述《寄钱庶子》的创作时期,就不是齐文榜所主张的元和十三年春季,而必须是元和十四年春季。贾岛就是在这个时期移居去的原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