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升平坊
贾岛所住的升道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所在?在当时人们的认识中又被定位为何种地界?为了了解到这些信息,虽然绕个道儿,还是从与其相邻的西邻升平坊以及北邻新昌坊的相互比较中开始吧[26]。
先从升平坊说起。升平坊位于乐游原的中心地带。坊内东北角有西汉汉宣帝建立的乐游庙,到了唐代其遗址似乎依然残存着。而其海拔四百八十米的高地也是长安城内的制高点,在此长安的市井街坊可以一览无余。
登乐游原望
白居易
独上乐游原,四望天日曛。
东北何霭霭,宫阙入云烟。
爱此高处立,忽如遗垢氛。
耳目暂清旷,怀抱郁不伸。
下视十二街,绿树间红尘。
车马徒满眼,不见心所亲。
(下文省略)
(大意)我独自一人登上乐游原,目极四方天色将暗。东北一隅隐约可见,宫殿沉浸在晚霞之中。我喜欢站在这个高台上,心里偶尔也能忘记忧郁。虽然心情清爽了不少,但还是无法消除胸中的芥蒂。眼下眺望着帝都的大道,葱绿的行道树之间,看得见车马扬起了阵阵尘烟。虽然车马川流不息,但是其中却没有一个能够让自己交心的朋友啊。(以下省略)
天气晴好的话,从乐游原上即可眺望到东北的大明宫,也可俯瞰如棋盘般交错的街市道路。视野极其开阔高远的乐游原,正如史料记载的那样“每正月晦日、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就此登赏祓禊”(《唐两京城坊考》“升平坊”),也是一处京城居民节日出游造访的名胜。
不过,占据乐游原高地的升平坊,不只是长安百姓享受极目远眺的一处名胜景点而已,同时还是一个王侯显贵们购置宅邸的住宅区。据清代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升平坊”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701—704),太平公主就在此营造宅邸,其后亦将此地赐予宁王、申王、岐王、薛王等,早在初唐后期,这里的王侯别墅就已鳞次栉比了。
《唐两京城坊考》中,曾将在升平坊购置宅邸的人名随意写了出来,现在就将其一一列举出来,来看看到底都是什么人物曾在此居住过吧。①尚书右仆射(从二品)裴遵庆,②洪州刺史(从三品)赵国公魏少游,③左散骑常侍(从三品)潘孟阳,④兵部尚书(正三品)柳公绰,⑤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正三品·宰相)崔宁,⑥京兆府少尹(从四品下)元崇简,⑦太子太傅(从一品)致仕刘沔,⑧左羽林军大将军(正三品相当)史用诚,⑨万年县丞(从七品上)柳元方,⑩同州司兵参军(从七品上?)上柱国杜行方,⑪进士张乔,⑫前进士李嶢。
下面就介绍一下“前进士李嶢”吧。《唐两京城坊考》中节略引用了王定保《唐摭言》卷三的内容,下面就根据后者将该条全文引用如下:
李嶢及第,在偏侍下。俯逼起居宴,霖雨不止。遣赁油幕以张之。嶢先人旧庐升平里,凡用钱七百缗,自所居连亘通衢,殆及一里余。参御辈不啻千余人,鞯马车舆阗咽门巷,来往无有霑湿者。而金碧照耀,颇有嘉致。嶢时为丞相韦都尉所委,干预政事,号为李八郎。其妻又南海韦宙女,宙常资之金帛,不可胜纪。
(李嶢及第,孝养其单亲之际,临近宴席准备,不巧雨下不止。就借来油幕布搭起帐篷。李嶢父亲曾在升平坊购置宅院,因而花费七百缗钱从自宅到坊门外的街道在长达五百米长的路上搭满油幕帐篷。虽说随行不下千人,车马也在坊内道路上拥挤不堪,但竟然没有一人被雨淋湿。其盛大的场面堪称奇观。李嶢当时深得丞相韦都尉的信任,深入政事,人人皆称其为李八郎。且其妻亦乃南海韦宙之女,韦宙为其婿经济援助不惜财力。)
左散骑常侍潘孟阳(764?—815)也是这里的一个住户。他是一个贪官,以收受贿赂闻名[27]。他在此营建了豪华的宅院,姬妾用度穷奢极欲。宪宗微服私访幸临乐游原时,见其豪宅阔院也曾向随从询问过谁家的宅邸如此阔绰。听闻此事的潘孟阳,据说深恐被圣上责其奢侈,从此便不再摆阔。(“孟阳盛葺第舍,妓媵用度过侈。宪宗微行至乐游原,望见之以问左右,孟阳惧不敢治”。——《唐两京城坊考》卷三“升平坊”)
李嶢与潘孟阳这两个例子,已经足够了吧。看来占据了乐游原景胜的升平坊,的确曾是显贵们争相购置宅邸的一个坊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