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杭州刺史
姚合于五十四岁太和八年(834)冬,官拜杭州刺史。赴任乃次年春,离任乃又次年(开成元年[836]春,实质上任期仅仅一年。出发之际,贾岛与刘得仁作诗送行[12]。
升任杭州刺史的姚合,看来是一如既往邀请友人来访。与武功县、金州不同,若是杭州,则须做好精神准备,那将是花费一个月以上的长期旅途。即便如此,贾岛还是去拜访了杭州。
贾岛的确奔赴杭州,此事可由二人在杭州一同为送别殷尧藩作诗而判明[13],贾岛作了《送殷侍御赴同州》(姚合作了《送殷尧藩侍御赴同州》)。
贾岛在造访杭州之前就作了下面这两首诗。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贾岛
峰前峰后寺新秋,绝顶高窗见沃洲。
人在定中闻蟋蟀,鹤曾栖处挂猕猴。
山钟夜渡空江水,汀月寒生古石楼。
心忆悬帆身未遂,谢公此地昔年游。
寄毘陵彻公
贾岛
身依吴寺老,黄叶几回看。
早讲林霜在,孤禅隙月残。
井通潮浪远,钟与角声寒。
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
前诗于周弼《三体诗》中亦有所收。所谓“寄题”是将诗作寄至身在远处的对方、并委托其将诗作题写于某所。因此,此诗即为贾岛计划赴杭州旅行之际(“心忆悬帆身未遂”)、于造访杭州名胜灵隐寺之前所作的诗作。
后诗是贾岛寄给毘陵(江苏常州市)寺僧清彻的诗[14]。值得注意的是尾联“已有南游约,谁言礼谒难”——业已约好去南方旅行,故而拜谒老师也一定能实现。毋庸置疑,那约定南方旅行的对方则是姚合。姚合在此也是要邀请自己的友人来访任地。顺及,太和九年(835)之际,贾岛五十七岁,已非可以随便长期出游的年纪了。
姚合此时邀请贾岛的理由,无非是想将友人邀请至任地、召开风雅的诗会这个不变的想法吧。特别是姚合与贾岛,虽说二人元和八年正月一同开始参加的科举考试,然而一个是官拜杭州刺史的封疆大吏,而另一个却是科举屡试不中沦落长安陋巷而终老一生的老残诗人,其境遇又何其迥异。自二人交往以来,期盼着至少要帮带贾岛将其邀请至新世界的姚合的那份心愿,一直都未曾停止过。至于旅费缠资,应该是由姚合赞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