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诗歌集团的诗会

六 姚合诗歌集团的诗会

以上就姚合如何邀请贾岛(等诸人)、特别是以赴任地方官时期为中心,进行了整理。而上文之所以限定于地方官时期,是因为邀请友人到远方姚合的任地,实乃一种非日常性的特别行为,试图通过此点,将姚合对于诗友的特殊态度刻画出来的缘故。

早年的魏博节度使从事、武功县主簿、万年县尉等时期,以及之后延伸到金州刺史、杭州刺史的全部时期,姚合一直都在邀请贾岛来访自己的任地。而贾岛亦接受了那所有的邀请,千里迢迢地逐一走向更遥远的任地。这个事实若仅限定于姚、贾二人的关系,那就成为一种二人结为金兰友情笃厚的证明。然而,如果仅仅将姚合如此态度限于对待贾岛来考量的话,则是一种误解。姚合不仅仅是面对贾岛,更是面向诸多与自己趣味相投的诗友,并一直将他们视为好友来邀请的。

在武功县与贾岛一起,还邀请了朱庆馀、殷尧藩。万年县的馆舍里则邀请人数更多,贾岛、朱庆馀、无可、顾非熊、厉玄等人受邀来访,殷尧藩、皇甫荀想来也应收到了邀请。而在金州,赴任前,方干作有送别姚合《送姚合员外赴金州》之诗;到任后,姚合则将《金州书事寄山中旧友》诗投往长安诸诗友,对此,马戴作以唱和,而喻凫则对造访金州的贾岛作有送别诗。而实际上来访金州的诗友除了贾岛,尚有僧无可与项斯二人[15]。而在杭州,贾岛作有《送姚杭州》、刘得仁作有《送姚合郎中任杭州》等诗,以送别姚合赴任。而实际上可被确认造访杭州的,仅有贾岛一人。

若总结以上列举的提名诗人,则可计有:贾岛、无可、朱庆馀、殷尧藩、顾非熊、厉玄、马戴、喻凫、项斯、方干等诸人。由此这些诗人们,不仅限于姚合地方赴任之情形,即使于帝京长安之日常性场合中,也频繁聚集在姚合名下,召开诗会、作诗唱和、结为友好,逐渐形成了所谓围聚在姚合身边的诗歌集团。

下面,就将姚合也包括在内同席唱和的诗作列举如下,以此来确认姚合所起到的作用及参加者的范围。

(一)长安时期(万年县尉)

就姚合在任万年县尉时期中,此处将列举(1)李余的送别诗、(2)韩湘的送别诗、(3)朱庆馀的送别诗。

(1)【李余送别】

李余(生卒年不详[16]),乃姚合诗歌集团之一员,留有不少往来唱和诗作。长庆三年(823)第十次科举应试之际总算及第。之后衣锦还乡返蜀之际,姚合、贾岛、朱庆馀、张籍诸人均作了送别诗。姚合特地以三十二句长篇五言古体诗,极尽详述,对于历尽苦读终于及第的后进诗人予以慰劳。送别诗一般以短篇律诗写就,而姚合作此诗突破常规,不得不说其言辞恳切。

送李余及第归蜀

姚合

蜀山高岧峣,蜀客无平才。

日饮锦江水,文章盈其怀。

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

春来登高科,升天得梯阶。

手持冬集书,还家献庭闱。

人生此为荣,得如君者稀。

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

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与子久相从,今朝忽乖离。

风飘海中船,会合离自期。

长安米价高,伊我常渴饥。

临岐歌送子,无声但陈词。

义交外不亲,利交内相违。

勉子慎其道,急若食与衣。

苦热道路赤,行人念前驰。

一杯不可轻,远别方自兹。

姚合诗中记有“十年作贡宾,九年多邅回”。若说李余每年都参加科举应试,若以倒算,李余初次科举应试应在元和九年(814)。其年时值姚合贾岛开始应试之次年。姚合三次落第之后,元和十一年(816)科举及第(而贾岛则连年落第)。姚合与李余一同科举反复落第的时期,于长安有足以相识的可能性(可以推定姚合与贾岛也是在如此境遇中相识的)。而且即使并非上述情形,姚合也非常能理解李余的苦读艰辛[17]。此诗不单单是一首千篇一律的礼节性诗作,姚合在此敢于选择可称为破例的长篇诗型来吐露自己的真情,其缘由也在于这种同情吧。——实话实说,姚合凝聚周围的诗人、能持续保持向心力的原因也在于此,即如此这般富有并非泛泛应付的恻隐之情的缘故。

此时,贾岛作有五律《送李余及第归蜀》、朱庆馀作有七律《送李余及第归蜀》。张籍作有七律《送李余及第后归蜀》,首联中有“十年人詠好诗章,今日成名出举场”,祝贺李余十年苦读艰辛之后进士及第。张籍与可称为他的后进的姚合、贾岛保持亲密交往,常常一同举办诗会。

此时,张籍亦应同席并赋有送别诗。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诗型并不整齐划一。恐怕是专门使用这种不同的诗型来保持唱和时的一种紧张感吧。

(2)【韩湘送别】

韩湘(韩愈的侄孙)作为姚贾诗歌集团的一员,与他人相互作有多首往来唱和诗篇。他与李余同于长庆三年进士及第。上面李余的送别诗,乃刚及第之后的春天诸人送别他还乡时所写;韩湘的送行诗,则是其年冬赴任宣歙观察使从事(试校书郎)之际,姚合、贾岛、朱庆馀、无可等诸人,以相同的六韵十二句之五言排律作诗以之壮行[18]。姚合的《送韩湘赴江西从事》第二联有“行装有兵器,祖席尽诗人”。韩湘作为幕僚赴任,故而“随身携带兵器出发”。并且还特别记述了莅临送别宴席的有姚合、贾岛为首的诸诗人。诸人的诗题有:贾岛《送韩湘》、无可《送韩校书赴江西》、朱庆馀《送韩校书赴江西幕》等。

(3)【韦繇送别】

韦繇,宝历元年(825)以贤良方正能极言直谏科及第,是秋,由浙东观察使元稹征召为观察使从事(试校书郎)。是时,姚合作有《送韦瑶(当作繇)校书赴越》、贾岛作有《送韦瓊(当作繇)校书》、朱庆馀作有《送韦繇校书赴浙东幕》等五律以壮行。下面选取姚合诗作为例。

送韦瑶校书赴越

姚合

寄家临禹穴,乘传出秦关。

霜落橘满地,潮来帆近山。

相门宾益贵,水国事多闲。

晨省高堂后,余欢杯酒间。

观察使等使职具有僚佐的征召权力,元稹积极不断地招募优秀人才之事,即由“相门宾益贵”所记述。元稹因以前曾官拜宰相故而谓之以“相门”。此外,姚合诗中的“韦瑶”、贾岛诗中的“韦瓊”皆为“韦繇”之笔误。

(4)【朱庆馀送别】

朱庆馀,乃姚合任武功县主簿时期造访以来的老诗友,也是位于姚、贾诗歌集团中心的一员,其进士及第乃宝历二年(826)。姚合《送朱庆馀及第后归越》、贾岛《送朱可久归越中》、张籍《送朱庆馀及第归越》等诗作,皆为五言律诗。贾岛的诗作与张籍诗同韵,虽然诗题中并未明记,由于是送别归越,故而可判断此乃送别朱庆馀及第归乡之诗。

以上,李余、韩湘、韦繇的送别诗,皆为姚合万年县尉时期所作,朱庆馀的送别诗,作于姚合辞去万年县尉不久之后。由此可以确认姚合诗歌集团举办过活泼热烈的诗会。

(二)洛阳时期(监察御史分司东都)

姚合于太和一年(827)秋,官拜监察御史分司东都,其后整一年赴任洛阳。

(5)【与洛阳马戴之诗会】

马戴,作为姚合诗歌集团之一员,留下诸多往来唱和诗作。姚合将马戴邀请至自己洛阳私邸,举办了诗会。现存诗作有姚合的《洛下夜会寄贾岛》与马戴的《雒中寒夜姚侍郎御宅怀贾岛》二首。在此列举马戴诗作如下。

雒中寒夜姚侍郎御宅怀贾岛

马戴

夜木动寒色,雒阳城阙深。

如何异乡思,更抱故人心。

微月关山远,闲阶霜霰侵。

谁知石门路,待与子同寻。

由尾联“不知石门在何处,我想等你来时一起去寻找”可知,此诗乃是以催促尚在长安的贾岛来访洛阳为内容的诗作。客人马戴的诗中如此叙述,当然应该合乎主人姚合邀请贾岛来访洛阳的意向。另外顺及,此时显示贾岛旅赴洛阳的资料,尚未得到确认。

(三)重返长安时期(殿中侍御使、侍御使、户部员外郎)

姚合由监察御史分司东都返回后,接着以金州刺史赴外地任职之间,姚合曾任职殿中侍御史(侍御)、侍御使(端公)、户部员外郎,一路顺利升迁而来。就此间约有四年(太和二年冬至太和六年秋)的姚合诗会,下面做以概述。

(6)【长安姚合私邸的诗会】

参加这个诗会的贾岛、马戴,均为姚贾诗歌集团的中枢。此时未能参加的无可亦为其中一员。姚合此时官拜殿中侍御使(在任时间:太和二年冬至太和四年初春)。姚合作有《喜马戴冬夜见过期无可上人不至》[19]、贾岛作有《夜集姚合宅期可公不至》、马戴作有《集宿姚殿中宅期僧无可不至》等五律诗。下面举马戴诗作为例。

集宿姚殿中宅期僧无可不至

马戴

殿中日相命,开尊话旧时。

余钟催鸟绝,积雪阻僧期。

林静寒光远,天阴曙色迟。

今夕复何夕,人谒去难追。

值得注意的是首联“殿中侍御使姚合,每天还是那样,喝着酒要我们一起来忆旧”。看到“日相命”(每天都请求我们来访)这样的用词,就可判明举办诗会时,果不其然姚合是非常积极的。

(7)【李廓送别】

李廓,以其鄠县县尉时期为中心,曾频繁与姚贾诸人往来唱和,也是姚贾诗歌集团的一员。太和三年(829)冬,南诏开始入侵,成都受到威胁,时任监察御史的李廓就被朝廷紧急派往当地平乱。姚合(侍御:殿中侍御使在任)将李廓邀请至私邸,为他举办了送别诗会。

姚合作有《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无可作有《冬夜姚侍御宅送李廓少将》、顾非熊作有《送李廓侍御赴剑南》等,留有这三篇五言律诗。下面以姚合诗为例。

送李廓侍御赴西川行营

姚合

不道弓箭字,罢官唯醉眠。

何人荐筹策,走马逐旌旃。

阵变孤虚外,功成语笑前。

从今嶲州路,无复有烽烟。

首联“你口中不提弓箭武器之名,若辞了官只有聊以醉眠”,此句按照外》诗。

寄马戴

姚合

天府鹿鸣客,幽山秋未归。

我知方甚爱,众说以为非。

隔屋闻泉细,和云见鹤微。

新诗此处得,清峭比应稀。

(11)【雍陶送别】

雍陶与姚合有数篇往来唱和之诗,可谓姚贾诗歌集团中占据一隅的诗人。太和八年(834)雍陶进士及第后归乡成都之际,诸人题诗送别。姚合作有五律《送雍陶及第归觐》、贾岛作有八韵十六句的五排《送雍陶及第归成都宁亲觐》。

以上列举了多以友人送别场面为题的诗会,大概介绍了参加者和作品。若在此将参加者做以整理,则如下所示。AB乃第三节中所列举之万年县馆舍诗会;括号中为未参加诗会但在诗中有所言及之人。

A【万年县馆舍诗会】姚合、贾岛、顾非熊、无可、朱庆馀、(殷尧藩)。

B【万年县馆舍雨夜会宿】姚合、贾岛、厉玄、(皇甫荀)。

(1)【李余送别】姚合、贾岛、朱庆馀、张籍、李余。

(2)【韩湘送别】姚合、贾岛、朱庆馀、无可、韩湘。

(3)【韦繇送别】姚合、贾岛、朱庆馀、韦繇。

(4)【朱庆馀送别】姚合、贾岛、张籍、朱庆馀。

(5)【洛阳马戴之诗会】姚合、马戴、(贾岛)。

(6)【长安姚合私邸诗会】姚合、贾岛、马戴、(无可)。

(7)【李廓送别】姚合、无可、顾非熊、李廓。

(8)【姚合私邸诗会】姚合、马戴。

(9)【姚合私邸诗会思念殷尧藩】无可、马戴、姚合、雍陶、(殷尧藩)。

(10)【姚合私邸诗会寄和马戴】姚合、贾岛、无可、(马戴)、(顾非熊)。

(11)【雍陶送别】姚合、贾岛、雍陶。

上述名列若以出现频度来排列,则为:姚合13次、贾岛10次、无可6姚合拿手的武功体手法,将李廓对官场无所关心的样子描写了出来。

(8)【姚合私邸的诗会】

姚合在任侍御使(端公)中的太和四年(830)九月十五日月圆之夜,邀请无可等诸位诗友聚会于姚合私邸。姚合以及其他诗人之诗无可确认。下面举无可诗作为例。

秋暮与诸文士集宿姚端公所居

无可

宵清月复圆,共集侍臣筵。

独寡区中学,空论树下禅。

风多秋晚竹,云尽夜深天。

此会东西去,堪愁又隔年。

(9)【于姚合私邸诗会思念殷尧藩】

距上述(8)的诗会不久,侍御使姚合的私邸又举办了诗会。此次诗会里看见了永乐县令殷尧藩的名字。殷尧藩乃姚贾诗歌集团的一员。无可作有《冬中与诸公会宿姚端公宅怀永乐殷侍御》、马戴作有《集宿姚侍御宅怀永乐宰殷侍御》等五律。另有姚合作有五律《寄永乐长官殷尧藩》、雍陶作有七律《寄永乐殷尧藩明府》等诗中亦提及永乐县令殷尧藩,可推定亦为此次诗会而作。下面举无可诗为例。诗中“柱史”用作为侍御使之雅称。

冬中与诸公会宿姚端公宅怀永乐殷侍御

无可

柱史静开筵,所思何地偏。

故人为县吏,五老远峰前。

宾榻寒侵树,公庭夜落泉。

会当随假务,一就白云禅。

(10)【于姚合私邸寄马戴诗作】

太和八年(834)秋,因隐居华山的马戴寄来了《山中寄姚员外》,随即姚合诸人举办诗会寄和马戴。姚合作《寄马戴》、贾岛作《马戴居华山因寄》、无可作《寄华州马戴》(一作:《秋中闻马戴游华山因寄》)。顺及,顾非熊所作五律《送马戴入山(一本:山前有“华”字)》亦为马戴去华山之际送别之诗。此处举姚合诗为例。诗中“新诗”乃指马戴寄给姚合之《山中寄姚员次、朱庆馀5次、马戴5次、顾非熊3次、张籍2次、雍陶2次、殷尧藩2次、厉玄1次、李余1次、韦繇1次、李廓1次、皇甫荀1次。以上的数字乃以出席姚合诗会为条件的统计结果;当然,如姚合缺席的诗会[20]、说起来并非同席场合之往来唱和的诗篇更数不胜数[21]。此外,上述名列仅限定于金州刺史赴任之前姚合的前半期,而对于其后与姚合交往热络的无可[22]、喻亮、方干、刘得仁、周贺[23]等人而言其数字并未显现出来。上述名列的数字虽然受到了如此限制,但仍可成为一种参考,以此来管窥出聚拢在姚合周围诗人群体之概貌来。就这些诗人之间的亲密交往若加以更加详细的调查,则对于姚合诗歌集团的具象而言,就能展开更为细致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