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 角色定位

1.4.1 角色定位

服务从业人员在为服务对象提供服务时,必须准确地确定在当时特定的情况下,彼此双方各自扮演何种角色。角色定位,是社会舆论对处于某一特定位置之人的常规要求、限制和看法。当一个人的角色定位符合社会舆论要求时,人们就认可他,反之则会受到舆论谴责。角色定位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角色

恰当的角色定位是角色定位的首要工作,分为生活角色和社会角色。在日常生活中承担家庭责任的角色就是生活角色,例如,一个男人在父母面前,应当是一个孝子;在妻子面前是称职的丈夫;而在子女面前,则要扮演一个称职的慈父。人们在社会工作中从事的职业属于社会角色,例如,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教师、歌星等,都属于不同的社会角色。

2)设计形象

对服务人员而言,为自己进行形象设计,实质上就是要求本人的角色定位具体化、明确化、形象化。因此,服务人员在为自己进行相应的形象设计时,必须以朴素、大方、端庄、美观为第一要旨。在工作岗位上,服务人员的一切所作所为,包括仪容、仪态、服饰、语言乃至待人接物等,均应符合职业道德和职业礼仪,不得与之背道而驰(图1.2)。

图1.2

3)特色服务

特色服务是指有别于常规服务,具有某种特殊点的服务。服务人员为服务对象提供特色服务时,要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进行不同的角色定位。如对服务对象的性别、年龄、气质、教养、仪容、仪态、服饰、语言等方面进行综合观察,再进行角色定位,并为其提供特色服务。例如,为老人、病人服务时应予以特别关心和照顾。

4)不断调整

在工作过程中,服务人员对服务对象所进行的角色定位并非一成不变,在工作中应细心观察、不断学习,并根据客人的特点和要求而不断地有所变化、有所调整。

因为服务人员对服务对象的了解需要有一个过程,所以服务人员对服务对象的角色定位自然而然地会随之有所变化、调整。有些时候,这种变化、调整甚至会是整体性、根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