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 工作态度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包括工作的认真度、责任度、努力程度等。由于这些因素较为抽象,因此通常只能通过主观性评价来考评。
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的对象是多方面的,其中有客观事物、人、事件、团体、制度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指出:“对一份工作的主观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人们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价值取向的影响。不过,态度针对具体的人或事物,而价值取向则更为广泛。态度是指个体在一定环境中对一类人或事物表现出积极或消极反应的心理倾向。工作满意度就是管理心理学中所研究的重要工作态度。
1)态度的3种成分
①认知成分。对一类人或事物性质和特征的认识或拥有的信息。
②情感成分。对一类人或事物具体好恶的感受或评价。
③行为意向成分。根据具体的认识与感受,对一类人或事物的行为意向。
工作态度是人们对工作各个方面的心理倾向,也包括上述3种成分。对工作的认识和了解,与工作态度的认知成分相联系;工作的积极性与工作态度的行为成分密切相关;工作的满意感则属于工作态度的情感方面。
2)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工作态度作为工作的内在心理动力,影响对工作的知觉与判断、促进学习、提高工作的忍耐力等。这些功能,直接关系到工作绩效。
【阅读材料】
一个天主教神父到修建中的教堂工地上随便走动,和工人聊聊天。他看到一个工人的工作是敲石头,就问他在干什么,这个工人便说:“你没看到吗?我在敲石头啊。”神父继续走,看到另一个工人也在做同样的工作,就问他同样的问题,这个工人说:“我在工作赚钱。”神父又问第三个工人,结果这位工人热切地说:“我是在盖一座大教堂,以后会有很多人来这里做礼拜。”
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关键在于你要看到你所做的事情的意义和价值。一般来说,积极的工作态度对工作的知觉、判断、学习、工作的忍耐力等都能发挥积极的影响,能提高工作效率,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这表明积极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之间有着一致性的关系。但是,消极的工作态度(由于要取得很高的工作报酬),也可能引发积极的工作行为,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因为影响工作态度的因素较多,所以工作态度与工作绩效的关系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