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 介绍
介绍是人际交往中与他人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常见的方式。正确地使用介绍方式不仅可以使不相识的人抛弃陌生感和畏惧感,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广交朋友,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1)介绍的种类
①正式介绍。正式介绍是指在较为正式、郑重的场合进行介绍,必须符合介绍的顺序要求、介绍的礼仪要求。
②非正式介绍。非正式介绍是指在一般的、非正式的场合进行介绍。这种介绍不必过分讲究正式介绍的规则,可以轻松、随意一些,目的是让大家彼此认识。
③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指在必要的社交场合,由自己担任介绍的主角,将自己介绍给其他人,以使对方认识自己而进行介绍。
④集体介绍。集体介绍通常是指介绍单位、团体等多人构成的集体。集体介绍时应先介绍人数少的一方。
【知识拓展】
自我介绍的技巧
自我介绍要讲究方法,掌握技巧,恰到好处,不失分寸。
1.短小精悍
原则是越短越好,以简单扼要为宜。
2.把握时机
一般要在对方有兴趣、有空闲、有心情、干扰少的时候进行介绍最容易收到最佳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当与对方曾有过一面之交,但看起来对方因健忘而记不清楚时,自己主动上前进行介绍,以避免尴尬情况出现。
3.态度诚恳
态度要自然、亲切、落落大方,最好能表示出自己渴望认识对方的热诚;不要矫揉造作,扭扭捏捏,尤其不能夸大其词,自吹自擂。
4.内容准确
自我介绍的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针对性,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对象,根据需要选择自我介绍的内容,不能千篇一律,一概而论。
2)介绍的顺序
长者、上级、女士有优先权。为他人做介绍时,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卑者先行”。即为他人做介绍前,要先确定双方的主次尊卑关系,据此先介绍卑者,再介绍尊者。
【小贴士】
介绍的方法
①年轻者与年长者,应先介绍年轻者,后介绍年长者。例如:“张先生,这位是小李,小李是……”
②上级与下级,应先介绍下级,后介绍上级。例如:“范校长,这位是刘老师,刘老师是……”
③男性与女性,应先介绍男性,后介绍女性。例如:“王小姐,这位是陈先生,陈先生是……”
④已婚者与未婚者,应先介绍未婚者,后介绍已婚者。
⑤主人与客人,如果是工作性质的介绍,应先介绍主人,后介绍来宾。
⑥当介绍的双方身份上有重叠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视当时的场合来决定男女、长幼、上下、宾主等关系的重要程度,再进行介绍。
3)介绍的礼仪
(1)对介绍者的基本要求
①介绍者。通常是具有一定身份的人,如东道主、长者、人际交往中的接待人员、熟悉双方的人等充当介绍者。
②原则。严格遵循介绍顺序。
③内容。介绍时要字斟句酌,不能掉以轻心、敷衍了事、顾此失彼。介绍的内容应依据场合、对象、目的来介绍。
(2)介绍者应注意的礼仪
①介绍之前。应征求一下双方的意见,了解双方是否有认识的愿望,使双方都有思想准备,不会感到唐突不安;被介绍者若有不情愿的原因,应说明缘由。
②介绍手势。介绍时,介绍者平举双掌,五指并拢,掌心朝上,不可用手指头指来指去(图4.4)。
③介绍内容。介绍者帮助双方寻找到共同的话题,这样有助于被介绍的双方在最短的时间内消除陌生感。他们搭上话后应离开,给他们交流的机会。
④介绍用词准确。介绍时不使用易生歧义的简称,也不使用不文明、捉弄人的话语。
(3)被介绍者应注意的礼仪
被介绍双方都要起身站立,面带微笑,目视被介绍的人,落落大方,神情专注。
当介绍完毕时,被介绍者双方互相握手,彼此问候对方。例如,“您好!很高兴认识您”“久仰大名”“幸会幸会”等(图4.5)。

图4.4

图4.5
【案例阅读】
不合适的主婚人
黄小姐在上海大学毕业后到澳大利亚攻读硕士学位,由于忙于学习和工作,30多岁还没有结婚,后来才认识条件相当、博学多才的张先生,两人恋爱不久后就走入婚姻殿堂。结婚大喜之日,双方的亲戚朋友纷纷来参加隆重的婚礼,但是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新郎新娘。婚礼仪式开始后,主婚人介绍新郎新娘。主婚人是新娘家的好朋友,从小看着黄小姐长大,对能担任她的主婚人感到很荣幸,隆重向来宾介绍了黄小姐。但只见过新郎一次,对新郎了解甚少,因此对张先生只是做了简单介绍。结果新娘家的人心里都觉得黄小姐是不是因为年纪大了,随便找了个人就嫁了。新郎家的人心里也在想,主婚人怎么这么偏心眼儿,难道我们家张先生配不上黄小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