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西餐宴请礼仪

6.3.1 西餐宴请礼仪

在西餐礼仪中,每一个细节都蕴含着深厚的礼仪文化。西方的餐桌礼仪是西方人所追崇的一种绅士、优雅的品质。西方人认为,一个人的进餐方式也代表了一个人的素养。

【案例导入】

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有一个情节,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安迪在机缘巧合下,进入美国最顶尖的时尚杂志Runway做总编米兰达的助理,而安迪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向各个餐厅预约,告知餐厅用餐时间和用餐要求。但是,初出茅庐的安迪经常因为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在预约电话里抓耳挠腮。

【任务分析】

怎样预约是正确得体的呢?

1)预约订餐

西餐用餐很重视提前预约。提前预约不仅是优雅与尊重他人的体现,也是可以享受到优质服务的方法。事前预约,无论对提供服务的一方还是享用餐点的一方来说,都能够让用餐进行得更加顺畅。

(1)预约时间

大型宴请中,预约餐厅一般在一个星期之前即可,如果是特别火爆的著名餐厅,应尽早预订,并在就餐的前一天,再次确认,以免因餐厅的疏忽,而给自己的宴请和就餐带来不便。

(2)预约信息

与餐厅预约时,应清楚地告知预约人姓名、预约日期、具体时间、人数、大概预算以及是否有特殊的要求等内容。这些信息非常关键,因为预约得越准确、越详细,就越便于餐厅做出相应的安排和准备,也避免点菜时发现自己想要的食物已经没有了的尴尬,为了确保食品适量,很多餐厅的关键食材都是定量采购的。

(3)特殊情况

如果您迟到或用餐人员因故不能按时到达,务必通知餐厅会延迟到达。否则,餐厅保留座位10~20分钟,就转让给别人了。要取消宴会,一定要打电话通知餐厅。

预约餐厅的重要性和目的是方便自己安排用餐的车辆、服装等相关事项,也便于餐厅事先做好迎接准备和食材准备,以防准备不足而带来的不便。

2)用餐形象

俄罗斯作家契科夫曾说:“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美的心灵,美的语言,美的仪表。”

【案例导入】

张斌和新婚妻子的蜜月之行定在浪漫的法国,他们为了减轻负重带的多为休闲服装,游览到当地小镇时,临时听到当地人热情地推荐一家很棒的高档餐厅,张斌就想带妻子去那一家餐厅用餐。张斌事先打电话预订座位,同时告诉对方,因为他们是观光客,所以没有带正式的衣服,但是穿的休闲服装都是干净整洁的,问他们是否可以前去就餐。餐厅工作人员建议他们临时租借衣服前去。

无奈张斌和妻子租借了一套西装和裙子前去就餐。进门后发现餐厅装潢典雅安静、气氛舒适,而且从接待、酒侍到服务人员都是清一色的男生,都穿黑色笔挺的西装,打领结或领带,帅气英俊。周围的用餐客人也是穿暗色的西装,女士穿连身的礼服、庄重的套装或漂亮的裙子,加上各种亮晶晶的首饰,处处表现出了餐厅与客人的水准。张斌和妻子很庆幸他们没有穿着突兀的休闲装前来,尽管租来的衣服略不合身,但还是符合这家餐厅典雅的气氛。

【任务分析】

出席活动的时间、地点、场合与形象的关系。

根据不同的场合穿不同的衣服,穿着得体对别人是一种尊重,也是展现个人品位与教养的基本态度。在参加西餐宴请时懂得形象礼仪不仅会让自己在宴会上光彩照人,也会让别人刮目相看。许多高级西餐厅为了维持其高级水准,都会规定客人男士要穿西装打领带,女士要穿裙装或套装,才能入场就餐,再昂贵的休闲服也不能穿进高级西餐厅。

因此,在西餐厅用餐,不只是吃饭那么简单,从着装开始已经展现修养和品位了(图6.11)。

图6.11

(1)遵守请柬要求

高规格的西餐宴会,在邀请函和请柬的下方会明确告知参加宴会人员的着装要求,那么,遵守就是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按邀请函的相关要求准备服装。如果邀请函上并未明示,而又拿捏不准得体的着装规范时,可以致电邀请方礼貌询问,然后按照要求做好准备。

(2)着装规范

在正式宴会上,通常女士要穿晚礼服或小礼服出席,男士穿无尾晚礼服,男士要尽显绅士风度。

【知识拓展】

绅士源于17世纪中叶的西欧,由充满侠气与英雄气概的骑士发展而来,后来在英国盛行并发展到极致。在英国,绅士(Gentry)代表一个社会阶层,社会地位仅次于贵族。此阶层的男性成人后称为“Gentleman”(绅士)。他们倡导传统文化与自我存在的价值观,追求品位与人性化的生活方式。

(3)符合气氛

用餐前,应根据用餐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穿着,不是越隆重就显得越有修养和品位,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用餐穿着应端庄典雅,符合餐厅环境和用餐气氛,女士的妆容最好清爽淡雅,香水也尽量选择淡香型,男士应确保清爽整洁,要知道整洁是一个人地位的标识,因为整洁是需要时间和金钱的。

(4)寄存衣服

御寒的衣服可以先放在衣帽间,一般会有专人照看,不要小看了在衣帽间的这一脱一穿。主动帮助女伴寄存衣物、保管号牌、付小费给照管人,这是尽显绅士风度的好机会。女士的长手套和披肩在用餐时应摘下。

【阅读材料】

法国巴黎塞纳河上有一条游船,每天晚上观光客可以乘船赏夜景、吃晚餐。船上也有规定,男士要穿西装、打领带,女士不可以穿牛仔裤和帆布鞋。不过餐厅工作人员也很有经验,知道大多数观光客是不会准备西服和领带的,因此在入口处有一个大柜台,专门免费借出西装上衣和领带给要用餐的客人。这个做法很体贴,维持了餐厅的高档形象,真的是一举多得。

整洁得体的用餐仪容,是我们得到尊重并且尊重别人的最好方法。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穿着打扮,就是他地位、教养和阅历的标志。

3)到达餐厅规范

在很多西餐厅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我们的同胞非常主动,会自己进到餐厅直接找座位坐下,再高声呼唤服务人员送上菜单。其实到了餐厅就犹如登门拜访老友,应事先订位,到达后餐厅服务人员开门迎宾才可以进去。进入餐厅,应首先向服务人员打招呼,等候带位,不可自行就座,这体现出我们知礼、懂礼。尊重礼待别人,别人才会以同样细致的服务回报你。

【案例导入】

周伟在公司得到赏识,老板为他升职。这天,他的朋友们特地把聚餐地点定在了当地最昂贵的一家西餐厅,庆贺他的升迁之喜。到了西餐厅,周伟照旧径直向里边走,直奔餐厅里面找老朋友聊天,接待处那个金发碧眼的接待员目瞪口呆,愣在那里半天才回过神追过去问周伟是否订位。偏偏这个接待员的汉语不流利,讲不通之后就用英语解释了起来,周伟以为不让他在这里吃饭非常生气,放开声音和这位服务人员争执起来。朋友闻声赶来解围,才化解了这场尴尬。

【任务分析】

中、西餐礼仪在到达餐厅时是否有不一样的习惯?

(1)前往接待处

到达餐厅后不能长驱直入就座,首先必须到接待区(台)告知服务人员预约者的名字。若想要坐到好的位子(临窗、观景),可先给服务人员一些小费。

(2)在休息室等候带位

有些餐厅会准备等候室或开辟专门的休息区域,专门让顾客来等候未到的友人。若是附近有吧台,可以在友人到来之前,一边喝饮料一边等待。

(3)告知预订并请求带位

有些西餐厅并没有接待区,但是也不能自行进入,而是找到现场服务人员,告知预约的名字及客人人数,并请服务人员帮助带位,如果现场服务人员较忙,可以稍微等待一下,自己直接进入寻找座位是不礼貌的。

4)座次安排

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存在着各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点。餐饮礼仪的差异也是跨文化交际中影响交际效果的因素。中西餐的礼仪文化从座次安排中就可以看出其中的不同,了解西餐的座次安排,在宴会中可以有较好的沟通与合作机会。

(1)座次礼仪

西餐的座次安排应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①女士为尊,餐桌主人为女主人。但女主人是陪同身份时,餐桌主人为男主人。

②主宾为尊,主宾分别坐在男女主人身旁。

③以右为尊,主人右手边座位规格高于左手边。

④以近为尊,距离主人近的座位规格高于远处座位。

⑤交叉落座,女士与男士应交叉落座。

优雅入座是从讲究座次开始的。

(2)座位安排

①座位有尊卑,一般背对门的位子是规格最低的,由主人自己来坐,面对门的位子是上位,由主客来坐。

②长形桌排列时,男女主人分坐两头,门边为男主人,另一端也就是面门的方向是女主人,男主人右边是女主宾,左边是2号女主宾,女主人右边是男主宾,左侧为2号男主宾,其余依次排列(图6.12)。

图6.12

③桌子呈T字形排列时,横排中央位置是男女主人座位,身旁两边分别为男女主宾座位,其余依次排列。

④方桌排列位次时,就座于餐桌四面的人数应相等。在一般情况下,一桌共坐8人,每侧各坐两人的情况比较多见。进行排列时,男女主人与男女主宾对面而坐,所有人各自与自己的恋人或配偶坐成斜对角(图6.13)。

图6.13

西餐排座位,通常男女间隔而坐,用意是男士可以随时为身边的女士服务。

【案例导入】

吴迪今年30岁,大学毕业到外企上班,工作将近5年,颇得老总的赏识。一次,公司德国籍部门主管请几位来访总公司的人到家里吃饭,并邀请部门同事当陪客一起参加。吴迪从来没有到外国人家中做客,倒是十分新鲜,吴迪和同事准时赴约。经理夫人为大家准备了果汁、矿泉水、茶和饮料等各种饮品。

客人到齐后准备开餐,但是经理家的餐桌是大型的长方形桌子,这让身为中国人经常坐圆桌吃饭的吴迪犯难,哪里是主宾的座位,哪里是主人的座位,哪里是他自己的座位,全然不知。吴迪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最后等大家坐好之后才坐下,十分尴尬。

【任务分析】

西餐排座要求。

中餐与西餐有诸多不同,不只是食物的口味不同,桌子的形状、餐具的使用、左右之尊也不尽相同。因此,在享受食物的时候,讲究礼仪才能与食物相得益彰。

5)餐具的使用

为了在品味西餐时能够保持一种优雅而浪漫的氛围,自己举止更加娴熟、表现更加迷人,首先熟悉一下刀叉的使用。如果在浪漫温馨的西餐厅里,不断反手使用刀叉,甚至错误使用和放置而被服务人员会错意是非常尴尬的。在西餐中,刀叉不只是为食用方便,也是服务提示的一种方法,将餐具用不同形状摆放在餐盘中,分别有不同的服务提示。

(1)餐具的摆放(图6.14)

①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主餐盘放在面前正中间,刀叉成对出现,汤匙单独放在右手边。

②甜点刀叉横放在主菜盘上方,刀刃向内,刀尖朝左,放在最内侧,小叉子朝右放在中间,小汤匙朝左放在最上面。

③叉子左侧或左上方放置面包碟,内置黄油刀。

④正式餐厅里,若客人点的是鱼类菜肴,服务人员上菜前会将刀叉换成吃鱼专用的较平的叉子和不锋利的扁平的鱼刀。

图6.14

(2)餐具的使用方法

①将食指伸直按住叉子的背部,刀子除了与叉子同样使用外,还可以用拇指与食指紧紧夹住刀柄与刀刃的接合处(图6.15)。

图6.15

②双手使用餐具的活动范围不要超过餐具摆放的范围,肢体活动范围应尽量小。左手以叉子压住食物的左端并固定,顺着叉子的侧边,右手用刀切下约一口大小的食物,然后用叉子送入口中。

③使用刀时,刀刃不可向外。不要用刀刺取食物,也不要挥舞刀叉,这样是很危险的。不用刀时,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不要一只手拿刀或叉,而另一只手拿餐巾擦嘴,进餐中放下刀叉时,应将刀叉左右分开,分别放在餐盘两侧。

不可一只手拿酒杯,另一只手拿叉取菜。任何时候,都不可将刀叉的一端放在盘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④当盘子内的细碎食物聚集时,可利用刀子挡着,再以叉子靠近舀起。

⑤如有淋上调味酱的食物,可以利用刀子刮取调味酱,用汤匙将食物与调料一起送入口中。

⑥拿汤匙时,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捏柄,其余手指协助支撑汤匙柄。

⑦如果不慎将刀叉掉在地上,可请服务人员代为捡起,并换一份新的来代替,不要自己钻到桌子下捡刀叉。

【小贴士】

刀叉语汇

每道菜食用完毕,将刀叉并拢。刀刃向内,叉背向下并斜排放于时针10~16点钟的方向或12~18点钟方向。看到这样的刀叉摆放,即使盘中仍有菜品,服务人员也知道应该将餐盘收走。如果仍要继续食用此菜,只是暂停一下,可以将刀叉以八字形摆放在盘子内(图6.16)。

图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