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5 握手礼
握手礼是使用最频繁、适用范围最广的国际通用的见面礼节。它最早起源于原始人类的摸手礼,沿袭至今就成了现代的握手礼。握手表达的意思很多,如见面问候、致意、亲近、友好、寒暄、道别、祝贺、感谢、慰问等,即通过握手,可传递信息,也可传情达意,让人感受到如阳光般的温暖或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1)握手礼规范
两人站立相距1米左右,上身稍前倾,伸出右手,四指并拢,拇指张开,两人的手掌与地面垂直相握,上下轻摇,一般以3秒为宜,亲朋好友之间也可双手握;挚交或长辈对晚辈,也可右手握手,左手握住对方手臂或放在右肩上。眼睛注视对方,微笑致意并伴随简短问候。
2)伸手顺序
伸手的顺序主要根据握手人双方所处的社会地位、身份、性别等各种条件来确定。顺序为:上级、长辈、女士、主人先伸手。
【小贴士】
迎接客人时,应由主人先伸手;客人告辞时,应由客人先伸手。一个人需要与多人握手时,应注意先后顺序,由尊而卑,以免发生尴尬局面。
3)注意事项
①场合。迎接客人到来时,被介绍给他人时,熟人见面时,拜访告辞时,送别客人时,表示感谢、祝贺、慰问时,赠送或接受奖品时,拜托别人时等。在应该握手的场合若拒绝或忽略了别人伸过来的手,就是自己的失礼。
②前提条件。不能戴手套握手(除军人穿着制服、女士戴薄纱手套外),如戴着手套,在握手前应摘下,实在来不及,要表示歉意,否则是对他人的蔑视。手要干净,如不干净,应请求对方的谅解,等洗净后再行握手。
③男女握手时。男士应握女士手掌的前半部分,即手指,不能握全掌。女士如不打算与别人握手,应对他人点头、欠身致意,而不应不理不睬。
④力度、时间。力度适中,不能用力太大,使对方有疼痛的感觉,时间以3秒为宜,可上下晃动两三下,否则会传递错误的信息。
⑤表情、话语。握手时,双方一定要凝视对方、微笑致意,不可目光他顾、心不在焉,同时伴有问候语,如“您好,认识您真高兴”“再会”等。
【小贴士】
握手的禁忌
①两人之间不宜隔物握手。
②四人之间不能交叉握手。
③握手后不要立即擦拭手掌。
④避免掌心向下,居高临下的“支配式”握手;避免掌心向上,谦卑的“乞讨式”握手;避免过于无力,漫不经心的“死鱼式”握手;避免轻触对方指尖的“抓指尖式”握手;避免过于用力“蛮横式”的握手等体现不平等的握手方式。
【知识拓展】
常见的其他见面礼
在世界范围内,比较常见的见面礼除了握手礼,还有点头礼、亲吻礼、拥抱礼、合十礼等。
1.点头礼
点头礼是在非正式场合常用的礼节。比如,和不熟悉的人打招呼时就会使用点头礼。熟悉的人一般在以下情况也会使用点头礼:双方见面时相距较远;同一场合多次见面;上级、长辈向下级、晚辈还礼时。行点头礼时应注视对方,面带微笑。
2.亲吻礼
亲吻礼是西方国家的传统礼节,如美国、法国、比利时等。亲吻礼与一定程度的拥抱礼相结合,常用于表达尊敬和友好。行亲吻礼时,根据双方之间关系的不同,亲吻的部位和方式也有所不同。如长辈吻晚辈的额头;同性互吻面颊;异性之间只是贴一下面颊,象征性地亲吻;地位较高的女士,人们向她行吻手礼。
3.拥抱礼
拥抱礼是欧美国家流行的礼节,如俄罗斯、美国等。拥抱礼适用于官方或民间迎送宾客、祝贺致谢等多种场合。行拥抱礼时应面对对方,张开双臂,左手揽腰,右手搭肩,左脸相贴,右脸相贴,再左脸相贴,一共相互拥抱3次才算礼毕。
4.合十礼
合十礼普遍用于信仰小乘佛教的国家,如泰国、老挝、柬埔寨等,中国西双版纳的傣族和其他信仰佛教的人们也使用合十礼。行合十礼时,人们相对直立,双手合十于胸前,再面带微笑,身体前倾,口颂祝词或问候对方。行礼时,合十的双手举得越高表示越敬重对方,但原则上不可高过额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