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3 中西方餐饮礼仪的特点

6.1.3 中西方餐饮礼仪的特点

中餐、西餐都非常讲究礼仪,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从彼此见面的问候,就能看出文化的差异,中国人见面会热情问候,西方人见面会热情拥抱。一个享受语言的温暖,一个享受肢体的热情。在用餐环节中,这种差异也是一直存在的。

1)中餐礼仪的特点

(1)注重口感和烹饪技巧

“民以食为天”的后半句是“食以味为先”,由此可知,追求美味是中餐烹饪的境界之一,无论是在烹饪技巧,还是在调味料的使用上都是非常讲究和苛求的,甚至超过对食材本身的追求。所有这一切的努力和不断拓展、挑战技法是为了获得绝佳的口感和味道。

(2)布菜

布菜是中国人体现热情待客的方式之一,有时甚至在布菜时使用自己的筷子,但若没有布菜这一动作,似乎在整个饭局当中就会显得不冷不热、不温不火,没有办法体现感情,即使现在出于卫生方面的考虑,这个环节也没有去掉。采用公筷布菜或请服务人员分餐,这是中式餐桌上的典型一幕,好东西一起分享,受尊敬的人优先分享。我们在用餐过程中注重这种内容化的行为,这是表达情感直接、恳切的方式。

(3)言语表达

餐前寒暄、餐中交流、餐后交谈,语言会伴随整个用餐过程,而且中餐桌上若长时间无人言语,似乎就会显得很冷场。因此,餐桌上会出现很多段子、酒令,罚酒时的命题也会五花八门,吃中餐总是很热闹。

2)西餐礼仪的特点

(1)以营养为最高准则

西餐特别讲究食物营养成分的搭配是否适宜,热量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以及这些营养成分是否能被进食者充分吸收,有无其他副作用。西餐烹饪技法相对简单,对菜肴色、香、味的追求,往往是通过摆盘方法和盛放器皿来体现的。很多食物讲究营养,不会以牺牲营养为代价去追求食物的口感。

(2)讲究举止礼貌

西餐要求在整个用餐过程中尽量上身挺直,身体距桌子一拳半左右的距离,主人未打开餐巾时,客人不能整理和打开餐巾,而主人铺开餐巾就意味着宴席的开始等,仪式感非常强,每个动作都有细微标准和严格要求。在享受西餐的过程中,似乎食物的口味不是最重要的,西餐的餐具和用餐的举止非常重要,比如上一道菜肴便会更换一套餐具。西餐礼仪是非常注重视觉感受的。

(3)甚少言语

西餐中很少有人大声聊天,甚至连用餐的节奏都不是用语言交流传递的,而是通过动作完成的,将刀叉摆放成不同形状,意味着是否用餐完毕,是否可以收走餐盘等。西餐讲究情调和氛围。

当然,中西餐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都有风土人情的浸润,无关乎对错,无须刻意迎合,因为核心都是让用餐氛围更加愉悦和舒服,这一点是相同的。我们了解中餐礼仪文化是为了更得体地体现自身的修养素质,了解西餐的礼仪文化,是为了在享受西餐的同时受到尊重,也体现对他人的尊重。

【阅读材料】

五千年,饮宴文化一览无余;十万里,世故人情尽在其中。由爱奇艺小明工作室出品的宴席文化纪录片《中国宴》在爱奇艺全网播出后广受好评。《中国宴》通过宗、庆、聚、诞、族、喜、道、礼8个主题,从底蕴深厚的民族宴席文化,到蕴藏无数生活之道与爱情秘诀的婚礼文化,再到渗透着老祖宗讲究的商务宴请文化,基本上涵盖了我国有史以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宴席文化。《中国宴》突破了传统美食节目关注食物本身和制作过程的桎梏,用独特的视角来观察美食,创新美食节目题材创作,旨在通过表现全国各色宴席场景以及其背后的人物故事,弘扬我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展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特色的风土人情;深度挖掘其内涵在酒宴背后的中华传统礼仪、人际、社交、风俗、情感等诸多维度的文化传承;通过人们日常的生活,折射出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图6.3)。

图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