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翻译教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翻译教学

(一)“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概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是由于教师仅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指导者已远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因此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形成课堂上的新型师生关系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认为翻译是对两种语言的创造性运用,因此翻译活动应涵盖在交际框架下的语言活动、文化活动、心理活动等。这种教学模式重视英语翻译教育的发展趋势,特别重视的是翻译教学环境和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这两个因素。由于翻译教学环境趋向于提倡建立一种交际性的课堂教学形式,也就是要努力创建一种能培养学生独立开展创造性语言转换以及语言交际的环境,因此也就应该特别重视社会背景和文化迁移在翻译教学中的作用。此外,这种教学模式认为教师不应再被认为是翻译训练中的带头人、翻译材料的介绍人或译文好坏的评判者,而应在翻译教学的过程中,明确学生才是积极的创造者,而不是消极的接受者。要重视学生的不同个性、学习风格、学习策略以及在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上的智力因素。总而言之,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就是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要尽量让学生自己控制学习内容和选择方法,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来,鼓励学生更多地对自己的学习负责。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特点

1.教师引导,学生乃主体

在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处于相对的权威地位。所以,我们常常可以看到教师在台上一板一眼地讲,学生在台下不停地记笔记,这也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则要求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要将教师角色由主演转变为导演,从而更好地引导、辅助学生学习翻译;而将学生转换为主演,掌握翻译知识并付诸实践。

2.教师和学生融洽合作,教学突出实践

“与传统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不同,‘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强调翻译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认知理论认为,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得’。”在“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中,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应形成积极的合作关系,也就是说双方扮演翻译教学中的合作者。

实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不代表教师失去权威性,仍要以教师作为课堂活动的引导者,采用多种途径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传统的教学法一般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通常“将改错作为教学手段,将教师提供的参考译文作为翻译课的终极目标,不符合真实情况下翻译的本质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学习翻译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可见,传统的翻译教学方式由于过分依赖教师的主导地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不仅学生没有选择回答问题的权力,而且教师也很难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首先就是让学生在“译”中学习技能。同时,翻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王鸣妹在自己的论文《如何改进英语翻译教学》中提出了“好的理论以实践中获得的材料为依据,好的实践又以严谨推断出来的理论为指导……”的观点。她认为学生在学习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要以理论为基础指导,通过进行大量的实践练习和与参考译文对比来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翻译技巧,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翻译能力。

正如黄青云在其论文《翻译观念与教学模式也应“与时俱进”》中所说的一样,“新的现代教学理念认为,在翻译课上,是先鼓励学生去译,在‘译’中学习”。也正是因为学生在译的过程中,需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查阅工具书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所以,学生可以从新的角度去思考已学过的内容,并能有时间去理解这些理论和翻译技巧或方法,最终达到掌握相应知识和积累经验的目的。

3.共同参与评价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求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而要实现评价主体多元化,选择学生间、师生间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多层面评价方式。至于如何将评价权力充分赋予学生,则应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实现:(1)教师应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2)在完成一种翻译方法或技巧的详解和示例后,教师应给学生布置课前选定的相应翻译练习;(3)学生完成练习之后,可以考虑进行小组讨论进而评选出能够获得小组成员共同认可的较好译文;(4)教师检查完各小组译文之后,应对其分别加以评价,并指出这些译文中翻译较好的部分和不妥之处;(5)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参考译文,并鼓励学生指出其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达到师生共同探讨某种译法的效果。

4.重视学生独立翻译能力的培养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独立的翻译能力,而不是只教学生学会翻译某些句子或文章。这种教学模式重视翻译过程,旨在通过教师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理解原文,并且通过恰当的技巧来表达自己的译文。此外,为了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作业持积极的肯定态度。

(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活动安排

1.开列阅读书单

由于翻译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所以在翻译教学的所有阶段都必须重视实践练习环节。翻译课程安排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但也要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应当清楚的是,如果离开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也就没有办法采取高效的实践活动。所以,为了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科学的翻译理论知识,教师推荐阅读书单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教师可为学生开列例如翻译简史、翻译理论与技巧、中英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书籍,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学会用普遍的原理来处理个别的实例,之后再经教师的指点,学生就可以将实例接通到理论上去,做到真正的融会贯通。

2.多进行笔译、口译练习,消除文化障碍

学习口笔译的学生要具备坚实的双语素养、文化知识和运用翻译策略的技巧。特别是在口译教学中,跨文化沟通认知对学习口译的学生十分重要。许多口译初学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译或误译,并非因为他的语言能力欠缺,而是因为他遇到了无法解决的文化障碍。所以,只有不断进行翻译实践,才能消除可能出现的文化障碍。

3.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由于语言运用是一种多感官的体验,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或者不同的感官渠道传输语言信息,所以很有必要采用现有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英语翻译教学。目前,很多学术讨论会、记者招待会或者国际之间的互访宴会等都会采用同声翻译录像、光碟,在翻译教学中就可以利用这些录像、光碟来创造模拟的现场效果,从而进行英汉或其他语言的互译实践。

(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不足

“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并不是一种十全十美的教学模式,它同样也存在以下局限性。如果同一组学生在一起讨论问题时问话过长,一些学生的精力就会逐渐分散,有时候他们会讨论某些个人的事情,忘记了正在进行中的问题。

这种方式会助长部分学生的惰性,特别是那些经常处于中下水平的学生。他们会依赖小组成员而不去思考,他们常常只会等待其他人来回答,也就是说会出现“窃取他人成果”的现象。

这种教学模式会让部分学生感到困惑,尤其是那些处理语言解码和语言编码能力较差的学生,这种教学方式会使他们对自己的翻译能力感到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