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语教育中文化语境差异带来的启示
(一)英语教师提出了提升人文素养的要求
英语人文教育是由外在教师因素与内在学生自主因素共同组合而成的。而教师对英语教学的基本认识与看法、和英语文化接触的强度、对授课班级学习潜力的期待恰恰会影响到英语文化教学的开展。尤其是教师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会对文化教学能力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要想做好人文教育工作,教师就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并且选择适合英语文化教学的语用互动模式,鉴于文化动态发展的特性开展教学。为此可以通过引入例子分析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可以让学生从第三视角入手对东西方文化进行对比,并且还要基于西方大众文化背景对那些与人们工作接近的小众文化进行探究。这是因为小众文化之中所具备的英语表达形式几乎已经涵盖了西方国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而让学生自己去总结文化差异,不仅能够增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更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判断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要想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要熟悉英语文化背景及其特点,了解西方的基本文化思维,正确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差异。如,西方国家推崇个人主义,并且以柏拉图等圣贤精神为旨;而我国则推崇儒家思想,并以儒家理念作为指导,以期使国家达到稳定和谐的良好状态。这些都使中西方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所以在英语文化教育过程中,必须正确地认识西方思维定式,理解并且尊重西方的个性主义,对不同文化语境差异下的交谈增强理解。因此,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东西文化教育上的差异性,对于西方先强调个人,后强调整体的思维方式加以重视,可采取逆译技巧。如“Most of the protesters were student radicals”,radicals修饰student,并构成了名词短语,突出“抗议者和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将词句翻译为“在抗议者中绝大多数都是激进的学生”,而不是翻译成“绝大多数的抗议者都是学生中的激进分子”。西方人相较于东方人更加具有实践探索精神,更加注重实际的操作。所以在低语境表达中动词往往作为主体。因此,在动词的口语化表达时,应该多考虑到其在具体文化语境中的实际情况,对西方的思维习惯进行了解。此外,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还要多掌握英语委婉语的文化语境及其思维模式。这也是因为西方的文化强调自我意识,突出自我需求,很少会有牺牲自我、委曲求全、违背自我意愿的事情发生。所以在委婉表达过程中,西方人对规则具有较强的依赖性,更加强调于个人的原则,这也是西方人的一种自我保护。而这也是英语交流过程中学习者最难掌握的一点,是需要进行深入学习与思考的地方。如 more than 在“That’s really more than I can tell you”中的使用,表达的含义要比“I can’t tell you”委婉得多。
(三)强化母语知识,使跨文化分析更加具有客观性
学习者的母语会对目标口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加速或者是延缓习得过程之上。所以说,文化底蕴与语言学习之间呈现的是相互依托的局势。因此,英语的学习是离不开汉语主体文化的,只有对本土文化拥有深刻的感知,才能够在西方文化的学习过程中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此,文化语境差异也成为跨文化交际中最为直接的体现。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英语人文教育的开展过程就必须结合文化动态的实际变化,转变文化学习目标,使用恰当的语言学习互动模式,分析与探讨交际策略,总结英语表达逻辑与思维差异。在相对客观的母语文化氛围下,对学生的自主能力加以培养,提升学生的英语文化辨别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差异,从而通过语言促进中西方文化的良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