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跨文化意识的概念
跨文化指的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对话。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以及社会活动的全面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很多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相互交流的趋势也在不断加强,而在这个过程中,语言就成了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所必需的工具。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通常是密不可分的,而语言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突出表现形式,因此可以说语言就是文化的载体。反过来,各民族的不同文化又深深地植根于不同的语言之中。
人类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随着语言的产生到现在,一直通过语言进行交流。而不同的文化之间进行交流(跨文化交流)就必须通过翻译来实现。著名作家于冠西先生曾说过:“人类文化从整体来说,是各国、各民族文化汇聚、交流的产物。”可见,如果没有翻译,跨文化交流也就不可能得到实现。作为跨文化的桥梁,翻译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衔接作用,这也就使得翻译人员的重要性得到充分展现。
跨文化意识作为跨文化交际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外语学习者对于所学习的目的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方面的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与交际能力,能像目的语本族人一样思考问题并做出反应,以及进行各种交往活动。或者说,跨文化意识指的是外语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所特有的思维方式、判断能力以及对交际过程中不同文化因素的敏感性。在交际过程中,参与者具备这种意识就会受到启发和指导,而不受文化差异的负面影响。在无具体交际事务时,它仍然能够对学习者的学习和思考起着引导作用。
虽然翻译人员非常重要,但是如果译者对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不甚了解,也就不能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原句所要表达的意思。因此,多数的译者会在跨文化的交际中促使自己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认知标准和调节方法,即形成一种跨文化意识。也就是说,跨文化意识是译者所特有的判断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在交际过程中对文化因素的敏感性。
(二)在翻译教学中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
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在训练学生掌握语言基本功的同时,帮助他们熟悉交际文化因素,并使其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文化知识的内容。通常在翻译教学中会采用以下几种策略来处理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1.重视文化知识
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时,不应忽略文化知识要点的教学,要注意语言和文化知识的结合。课程结束时,教师要对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行一个小结归纳,使学生的语言文化知识系统化。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试题中文化知识的考核应占有相当的比例。
2.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
在进行英语翻译教学时,教师要灵活地运用教学手段,可采用英语实景、电影纪录片、VCD或多媒体等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在教学结束后还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应提醒学生在观看纪录片或VCD的时候,注意片中西方人日常生活的情景。比如,餐馆服务员和顾客对话、打电话时的习惯俚语、大街上相遇时的交谈等。看过之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换彼此的意见,并通过追忆片景,相互提醒,补充片中的对白、旁白、独白等。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获取基本交际文化知识十分有效。
3.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教师应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英语学习程度,在教学中有选择性地、适当地引入一些英语国家出版的涉及这些国家文化内容的书籍、报纸、杂志等,并将其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此扩大他们文化知识的宽广度和增加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知识了解的深度。教师也可以通过布置学生阅读短篇故事或剧本的方式,要求他们记下其中有意义的文化细节等。事实上,在西方国家,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剧本等材料中都包含了大量西方文化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提高其对国家文化的了解很有帮助。同时,提倡学生阅读有关历史、人类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书籍,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体现其他国家文化的具体实例,而且还能使其掌握一些与文化有关的概念与指导原则。而通常情况下,概念与指导原则往往比实例更为重要,因为他们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结构,借助这个结构,学生可以更加细致、深入地对本国及别国的文化进行仔细考察。这样一来,学生也就可以用一种比较灵活的态度来尊重、对待这些文化差异,也就不会固执地按本文化的模式看待其他文化。除此之外,一些跨文化交际学方面的书籍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与认识,这些书籍有《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胡文仲),《超越语言》(胡文仲),《中英(英语国家)文化习俗比较》(杜学增),《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平洪、张国扬),《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毕继万),《从翻译史看文化差异》(王克非)等。
4.合理运用外籍人士资源
合理运用外籍人士资源是指英语的外籍教师作为短期讲学者给学生讲课,或定期请外教、外国专家做相关文化的专题或系列讲座的行为。部分学校常常会举办一些社会组织、价值观念、思维模式等有关于西方文化方面的报告或讲座。这些活动常常被学生认为是实例新颖、生动幽默、趣味盎然的活动,在学生中受到广泛的欢迎。同时,也因为这一做法投资相对少、效果佳,现在已经被证实了是非常适合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地区高校实际的优选教学法之一。除此之外,大多数学校都十分鼓励学生与母语是英语的外国人进行个人交往,其原因在于轻松的个人间的交往有助于学生学到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但到目前为止,这样的交往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因此开展得不够普遍。
5.将教学内容融入相关的文化
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情境将教学内容融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之中,教师可以利用课前几分钟,讲解英、美国家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例如,到了4月1日,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西方愚人节的相关知识,同时也要告诉他们过节日的目的是彼此开心而不是恶作剧。在介绍感恩节之前,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了解到的感恩节内容与中国中秋节进行对比。然后,也要指出尽管我们国家没有感恩节,可是我们也要对父母、朋友心存一份感恩之心。圣诞节是英语国家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就像春节是中国人心目中最重要的节日一样,而且两者之间存在着许多的共通之处,如圣诞大餐和除夕团圆饭、接送圣诞礼物和授受压岁钱等。在师生的热烈交流中,学生得以兴致勃勃地重温相应的一些单词、词组。
由于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施教者所采用的方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取得的效果也就存在着差别。长期以来,国内外研究者对培养跨文化意识有效方法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过。相信随着跨文化交际学、人类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教学法等学科研究的发展,人们会探索出越来越好的培养跨文化意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