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第三节 高校图书馆的职能

图书馆的职能是指图书馆在社会中发挥的功能,在图书馆职能分类上,有学者将图书馆的职能分为基本职能和社会职能。所谓的基本职能是图书馆的基础性作用,这是图书馆存在的基础。所谓的社会职能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图书馆发挥出来的不同作用。作为图书馆的一个分支,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一样,本身也具有基本职能和社会职能。

(一)基本职能:保存和收集信息文献资料

在基本职能上,高校图书馆与其他类型图书馆是一样的。在图书馆的发展过程中,图书馆基本功能贯穿始终,即使社会不断发展,也不会发生改变。在民国时期,有学者认为图书馆是图书保存的唯一机关,因此,能够间接作为保存文化的机关。图书馆一方面保存文化,一方面使文化发扬光大,传播知识,使文化知识能够传播到各地,为社会文化的发展服务。要履行保存文化的功能,图书馆需要保存好前人留下的珍贵文献材料,保存过程包括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加工、组织、管理;图书馆要更好地将传承文化的功能发挥出来,则需要利用已经收集、整理、加工和组织的文献信息,通过借阅、复制、检查、咨询等方式,传播给社会。

(二)社会职能:服务教育文化,传播知识

图书馆的功能和图书馆的职能既有一致性,也有区别。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图书馆所发挥的作用。而图书馆的功能是指图书馆在社会中必须承担的责任和承担某些工作的能力。图书馆功能体现在环境中,若图书馆不能发挥自有的功能,那么对于图书馆的职能则无从谈起。因此,图书馆功能的存在是结论性的存在,这种社会功能存在于社会现实中。简单地讲,图书馆的功能是理论上的探讨,而社会功能是从实践层面的研究,因此,对图书馆这一文化机构的社会责任和义务的探讨,指的是“图书馆职能”。

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从古至今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图书馆在古代的社会职能仅是收藏图书,而随着图书资料形式的增多,不同类型的文献资料被收纳,图书馆还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取代了手工成为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也要求人们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为满足人们的需求,图书馆开始向社会开放,且成为人们学习的主要场所,因此,教育成为图书馆的社会职能。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信息内容日益丰富,传递速度快,存储量不断增大,相对于传统图书馆,现在的图书馆在信息存储量、文献信息传递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更多的信息服务方式、更多的读者都能够从图书馆获取到知识信息,图书馆成了新时代的信息集中地和传播中心,发挥着重要职能。探究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1975年的“国际图书馆联合会”上,参与会议的学者将图书馆的职能总结为四项,分别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发展社会教育、传递情报信息、开发人类智力。针对图书馆的职能,国内外学者尚未形成定论,一部分学者从图书馆的主要社会功能方面讨论,还有一些学者从图书馆的所有功能角度探讨。在突出某种社会功能角度方面,英国图书馆学家认为图书馆要强调其“信息化功能”;桑晓东认为图书馆的职能要强调其“教育功能”。但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图书馆要突出“传播功能”,甚至有学者认为要重视图书馆的“文化娱乐功能”。将学者们的这些观点综合起来,图书馆应当发挥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分别是知识功能、信息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休闲功能和社区功能。在发掘图书馆的功能方面,周晓红认为,图书馆具有保存人类信息资源、开发智力资源、情报信息服务、信息咨询、促进社会和谐等七项社会功能;王雅坤提出图书馆应具备信息与知识的资源功能、文化功能、社会教育功能等。综上所述,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是在长期的社会发展中传承下来的传统职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今的图书馆职能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内容不断增加,如图书馆的导向性功能、创造需求功能、享受性功能和消费性功能。但不管社会怎样发展,图书馆功能怎样增加,图书馆的一些职能作为基本职能,是不会发生改变的,并且稳定性强。通过总结分析,我们认为图书馆具有以下几个社会职能。

1.教育职能

我国图书馆于周代起源,开始仅是收藏文献资料,主要起到保存文化的作用。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它的社会职能逐步从单纯的保存文化,向保存和传播文化方面发展,因此,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逐渐受到了政府和知识界的重视。我国古代的图书馆具有教育职能,但因其公共服务的范围小,进而降低了社会职能的明显性。工业革命以后,生产力的发展对工人的文化素质要求越来越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工人只有学习先进的技术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此情况下,图书馆成为重要的社会教育机构。高校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中,高校图书馆是其中之一,服务教学、科研是其目的,因此,教育职能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图书情报学界学者威尔逊说:“图书馆的真正重要职能是促进知识的获得和新知识的产生。”2015年,教育部颁发了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图书馆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为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高校图书馆教育职能中,主要涵盖两方面:首先,高校图书馆有丰富的纸质图书馆藏以及电子数据资源,更新速度快,学生通过图书馆可以获取最新最全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加新知识的同时提升自我学习能力;其次,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拥有较大的场地和优越的学习环境,这种条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和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文献信息的积累方式、积累量及服务读者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教育职能的发挥方面,高校图书馆是以知识内容为中心。采用多种方式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的服务,使图书馆成为社会发展中不能缺少的一部分。

2.服务职能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性决定了在社会实践中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自身和社会教育服务的社会职能。作为高校教学、科研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服务是基础性工作,体现的是其他社会职能;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学术研究是为日常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在前面已经比较详细地阐述了这个方面的内容。但是,目前高校图书馆遇到的问题中,社会服务是一个新问题。从高校图书馆的设立和服务对象来看,高校图书馆主要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服务,在社会服务方面很少能够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图书馆学界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提出在新的信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要走出自我封闭的状态,积极为社会提供服务。我国颁布施行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其中第21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的费用。”从这条规定可以看出,高校图书馆为社会提供信息服务是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求的。而且,在向社会提供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文献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除了拥有大量的纸质文献资料,还拥有大量电子信息资源。这些资源涉及范围广,不仅有历史优秀文化成果和现代科学技术,还有很多交叉学科成就。我国的高等院校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经费购买最新的纸质图书、电子文献资料等,高校图书馆拥有其他社会图书馆不具备的优势。

(2)人才资源优势

除了拥有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还拥有素质高、经验丰富的人才,这些人才具有图书馆专业知识,又具备信息开发技术,恰好是一般社会图书馆所缺乏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具有信息收集、加工、处理能力,除了能够担当校内的信息服务工作,同时也能承担社会的服务工作。高校图书馆的服务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能够快速接受最新的知识信息,而且,高校的学术交流活动、知识培训会议较多,图书馆管理员能够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和业务水平。

(3)技术资源优势

读者对图书馆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而高校图书馆有经费保障,计算机、远程VPN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声像技术等已经是高校图书馆的常见技术,这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起到了促进作用。因此,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咨询、资源利用、远程文献传递服务能力。同时,高校拥有很多懂技术、有知识的工作人员,能够开展一些业内学习交流,提高了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为图书馆的技术更新提供了保证,使图书馆占有了技术资源优势。

3.文化传播职能

早期文献收藏是图书馆产生的原因,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变革,逐渐演化为文献资料的收藏和知识的传播。因此,知识的传播也是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职能之一。收藏是图书馆的基础,收藏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对这些文化成果进行分类、整理、保存和利用,这种几千年来形成的专业化操作方式使得图书馆在传播知识方面,具有任何机构无法超越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馆藏文献资源;第二,规范化的整理和方便快捷的使用方式,能够使知识信息得到快速而广泛传播;第三,专业化的图书馆服务人员,他们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传播文化信息知识,方便读者;第四,图书馆具有广泛的社会认知性和高度的社会公信力。图书馆传播的知识信息,得到了社会上的广泛认可并接受。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对社会的进步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在传播知识信息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主要发挥两方面作用:一是高校图书馆在收集、整理和服务高校读者的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文化特色,高校图书馆成为高校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二是高校图书馆汇集了大量的科学文献成果,是组织利用科学文献的重要基地。通过对这些科学文献的传播,高校图书馆促进了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同时,这种传播也有利于更多的科学工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产生新的科研成果,更好地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

4.休闲职能

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也越来越多,对休闲的需求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

休闲并不仅仅指的是娱乐,其最高境界是提高人的心情舒畅度和精神愉悦性,使人在心灵中经历审美、道德、创造、超越的生活方式,给人们一种文化底蕴,支撑人们的精神。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认为休闲本身是一种文化,是人们内在、自觉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感受、一种体验和一种觉悟;人文性、社会性、创造性较高,使人的情感、理智、意志、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在心灵的自由中、精神的愉悦中得到升华。因为高校图书馆是信息、知识的集散地,所以,高校图书馆内的社会环境优雅、情调高雅、气氛闲适,这种环境中,读者能够感受到学习的轻松。适当放松、休闲的学习环境,使图书馆在为读者提供优质的休闲服务过程中产生了亲和力和吸引力,从而使得读者愿意在闲暇时间走进图书馆,进而使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同时,图书馆向读者传递科学文化知识,使读者身心得到放松,得到充分的休息,陶冶读者的情操,增加读者德、智、文的修养,进而有利于将潜力充分地发挥出来,促进科学文化的创造。高校科学文化研究的进步,使图书馆在潜移默化中,发挥出传承知识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