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二、高校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内容

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一般是指对在职人员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学习型社会的主要特征之一。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职业道德修养

图书馆是高校三大支柱之一,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具备很强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思想品德高尚,服务态度良好,工作认真严谨。对于图书馆来说,要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日常工作中,制定有效的行为规范,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并接受来自读者的监督,从而真正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具备优秀的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并进一步推动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二)专业知识

要做好图书馆服务工作,首要条件是图书、情报专业知识丰富和技术过硬。图书馆工作人员不仅要熟知图书情报领域的知识动态,还要掌握分类编目、文献学、信息管理等基础知识,了解图书馆工作流程并能胜任每一个工作岗位。

(三)拓展知识

当今的图书馆工作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图书借还,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图书馆事业的进步,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应用已经逐步成为图书馆工作者的必备知识。作为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面对的读者具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和学习要求,要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就必须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努力学习新技术,提高外语水平,培养创新能力及其他相关技能。

1.制定合理的政策和制度

首先,建立激励机制。改变传统唯学历至上的状况,注重学历之外的继续教育,激发高校图书馆员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图书馆员整体素质。具体措施包括绩效考核、竞争上岗、经济奖励以及晋升职业资格等。其次,强化管理。各高校图书馆要有组织、有目的地对全体图书馆员分批次进行对应的继续教育。由于各所高校学科专业侧重不同,高校图书馆的人才结构也会各不相同,对于不同学历、不同专业的图书馆员来说,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层次和教育内容也不一样。各高校图书馆应根据成员需求制订相应的教育计划和教育形式,让所有人都能得到提升自身水平的机会。再次,要对图书馆专业教育体制进行改革。图书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校图书馆学专业。社会的进步、技术的革新以及读者的需求都在发生变化,而传统理论教育已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因此必须对图书馆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变纯理论教育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从而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2.树立正确的继续教育观念

第一,高校图书馆领导要重视继续教育,并给予经费支持。图书馆工作以图书馆员为核心,图书馆管理要“以人为本”,尊重图书馆员学习的积极性,鼓励他们重视自身提高,以继续教育来支持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图书馆领导要在政策和经费上尽量支持,注重人文管理,刺激图书馆员学习新知识、新技能,适应学习型社会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服务水平,重塑图书馆形象。

第二,高校图书馆员要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高校图书馆员的服务对象是高层次的教学科研人员和思想新锐的大学生,他们对图书馆的服务要求正在逐渐专业和细化,要更好地应对这一形势,图书馆员必须接受继续教育,以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更好地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同时,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完善自身,适应时代发展。

3.开展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1)在职培训

高校图书馆员在任职过程中,根据自身岗位、学历层次、入职年限等申请或由图书馆安排进行学习。主要形式有入职培训、专题讲座、远程教学、进修班等,能够系统学习图书馆学专业知识。

(2)内部学习

高校图书馆可以在不影响读者的前提下,每周或每月抽出相对固定的时间进行内部业务学习,馆内同事之间相互交流工作经验,借鉴他人的有效方法,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丰富专业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3)访问和考察

图书馆要给员工提供学习的机会,如参加学术会议、到优秀馆参观访问等,了解并掌握国内国外图书情报界的前沿动态,在交流中学习别人的长处,为我所用。

高校图书馆的总体服务水平对促进学校教学科研工作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信息资源的组成部分,图书馆非常有必要对员工开展继续教育,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专业素养,培养适应教学科研发展的馆员,在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为学校发展服务、为图书馆事业的进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