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文化
(一)信息文化的含义
信息文化存在的基础是信息资源,信息文化可以看成是信息资源的内容表现。信息资源是信息文化的含义,信息文化狭义上可以理解为信息资源。那么广义上的信息文化是指什么呢?它不仅仅指资源,还包括与资源相关联的制度、文明和信息产业。本书研究的信息文化,是狭义上的,是基于信息内容的一种文化,是在精神范围内的。
一般认为,信息产业包括以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以信息文化为基础的信息文化产业。这两个方面是针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技术改造和信息文化的改造。而在实际过程中都只实现了技术的改造,并没有进行信息文化的改造和提升,实际上信息技术和文化是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缺少技术的信息文化不能提升,而缺少文化的信息技术没有长期发展的动力。
(二)信息文化的内容
前文说过,信息资源是信息文化存在的基础,而能够成为资源,首先要有可利用性,就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与人类的需求有一定的关系,能够为人类带来一定的效用:二是信息资源是人类经过研究开发出来的信息内容,能够为人类创造价值;三是人类在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既然信息文化狭义上理解就是信息资源,那么对于信息资源的内涵,也有两种说法:一种认为信息资源指有一定价值的能够为人类开发利用的信息内容;另外一种理解为除此信息内容外,还包括与信息相关的技术、设施和人员等。当然,不同的信息资源由于加工深度、价值不一样,分为不同层次的信息资源,如一般的信息资源、具有价值度很高的知识信息资源和情报信息资源。
(三)信息文化的类型
1.文献信息文化
文献是以一定符号记录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是信息最正式、最重要的载体形式。文献信息主要包括专利、标准、技术报告、期刊论文、科学论著、资料汇编和往来信函等。它的形成和传连可以是创新主体进行合作研究或开发的结果,也可以是各种创新形式扩散的结果,还可以是创新主体通过信息活动主动搜索的结果。
2.物化信息文化
物化信息主要包括机器、装备、生产线等,直接代表着技术创新的成果,蕴含着丰富的创新信息。这些技术产品中的转移既是技术扩散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创新信息的重要渠道,是创新信息的重要来源。
3.人才信息文化
人才信息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中形成的信息传播渠道和文化。人才信息中蕴含三种重要的信息内容:一是话语信息。许多创新思想就是通过非正式的话语交流获得的。二是情景信息。只有在具体情景中才能准确地传播和理解。三是知识面已是结构化的知识,是关于创新的一般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才信息传递是衡量知识创新中信息、知识流动的一个重要指标。
4.网络信息文化
利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是获取信息的一种形式。随着计算机应用的普及、网络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建设,网络信息将成为一种主要的信息类型。它具有方便、快捷、信息量大、高传输性、可分享性、交互性、感染性、易复制等优点,代表未来信息流的趋势,前景广阔。网络信息具有空前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将会极大地提高信息传递和知识创新的效率。
(四)信息文化的素质
1.信息素质
信息素质反映一个人的信息文化水平,它是指“人们所具有的信息意识、信息处理的各种能力和技能,包括信息搜集(开发)、鉴别、综合分析的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以及积极的信息心理和良好的信息道德”。
2.信息素质标准
标准一:能够明晰信息需求的范围和内容,准确界定信息需求;能够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发现潜在信息;评价和预估信息资源的价值和费用。
标准二:能够综合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和手段,依据一定的信息需求找到相匹配的信息资源;能够在检索中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和修正自身信息需求;获取到信息后能够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使用。
标准三:对检索的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利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产生信息的价值。
(五)信息文化的交流特点
信息文化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信息传递便捷、速度快、范围广。这种文化交流上与传统的工、农业文化不同,手段上电子化,对象上凸显全民性,方向上逆向化,内容上丰富化。
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时代都存在主流文化、亚文化和负面文化(反文化)三种情况。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一统天下的文化主导国家的方方面面,而信息时代,文化大繁荣,主流文化的地位受到不同文化的冲击,这些文化对大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为主流文化传播的机构——图书馆,如何在信息化时代,坚守文化传播阵地?
图书馆作为主流文化传播的中心,坚持自我立场,巩固充实信息文化资源,全方位融入信息化技术环境,提升信息文化传播能力。
1.认同并与亚文化交流
亚文化总体上是与主流文化保持一致的,因此必须认识亚文化、深入了解亚文化,在此基础上,正确评价亚文化,并进行对话交流,在此过程中给予积极引导和支持。
2.强化逆向交流
需求是服务存在的价值,任何服务都是基于需求开展的,评价一项服务的好坏标准即是否满足客户的需求。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使得图书馆必须深入思考读者的需求,把长期以来积累的信息文化资源与读者对接起来,打破简单的图书馆借还图书的服务模式,向为读者提供智力支持和综合性文献信息资料的高级服务方式转化,通过逆向交流,发掘图书馆高层次的价值。
3.改变单边式的交流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全面提升和互联网的普及,我国图书馆经历了几轮重大变革。首先是以计算机的全面使用为基础的信息化革新,主要包括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化、以光盘为主的存储数据化;其次是以建立独立的门户网站为主要代表的图书馆信息查询公开化,逐步建立起了图书馆信息共享网络体系;最后是以数据为基础的图书馆数据存储全面提升,对外服务方式多样化。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发展,图书馆在存储和服务信息化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但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图书馆服务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带有以自我为中心的服务劣势,在信息共享和公共服务方面表现不是很突出。图书馆服务面向大众公开化、共享化是必然趋势,互联网时代更加速了这一进程,通过网络建立面向全世界的数据化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