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化业态对中心服务职能的挑战
在远程化业态,即信息时代下,图书馆为满足大众对文化资源的强烈需求,要利用通信手段,依托全球性网络平台,突破时空的限制,为用户提供完整信息的服务形态。传统环境下,国家图书馆的中心服务职能包括到馆的文献借阅、参考咨询、社会教育、推介宣传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应用,用户越来越倾向于利用计算机、电视、手机等终端远程访问虚拟的信息服务机构,自主、自助地完成知识信息服务,因此,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将发生本质的变化,其中心服务职能也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一)信息交流阵地服务的冲击
图书馆充当信息服务的阵地、窗口。在纸质文献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交流体系中,国家图书馆承担着中心枢纽的职责和作用,无论是读者信息资源的获取还是馆员服务行为的实现,都需要借助实体图书馆这个物理空间。在信息化时代下,计算机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飞速发展,各种数字信息服务机构迅速崛起,人们获取知识资源的途径呈现出多元化的态势,网络、电视、手机等新媒体均成为信息获取的重要途径。
(二)图书馆使用的无缝性
传统观念里,读者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才可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而远程化服务主要是基于网络环境,要遵循公共网络通信协议,借助社会公共网络设施的服务。因此,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联网并通过各种媒体终端来获取所需的数字化的文献资源,而无需图书馆员的介入,这样大大地扩展了图书馆的外延服务,形成了图书馆无处不在、图书馆没有障碍的服务理念。
远程化对图书馆服务时空观念的重塑也间接地影响了其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传统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受地域限制,大多以本地化服务为主,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远程服务则极大地缩小了用户的时间成本,拓展了用户的地域分布和行业范围,而非局限于图书馆附近的读者群体,同时,服务内容也从本馆馆藏延伸至整个数字图书馆资源的总和甚至是全球的优秀文化资源,从而实现文化资源的人人共享,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和复用率,并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公共文化资源的重复建设。
(三)服务方式的转变
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以到馆的文献传递为主,较为被动和单一;然而,信息社会里传统的服务观念已经无法满足用户的文化需求,在数字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依赖于远程技术的发展,实现了从单一到多元、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模式也从以文献为中心的模式向以用户为中心的模式转变。
用户可通过计算机、电视、手机等终端设备远程访问使用数字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和服务。在这里,图书馆将不再是单纯的信息聚集地,除了能完成文献检索、借阅、新书推荐、参考咨询等基本业务功能外,还被赋予信息资源导航、知识服务等功能。图书馆重视知识的需求与应用,并以用户需求为依据,通过对知识信息进行组织开发,主动向用户提供信息推送和知识创新增值服务。
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使远程化业态成为图书馆发展和服务必须不可忽视的问题,将对未来资源的建设、信息的获取、知识的利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国家图书馆应正视并积极面对远程化业态对图书馆中心服务职能的挑战,顺应业态发展规律,在网络环境和数字环境下,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形式多样的传播媒介建立远程化的服务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