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建设
职业资格制度,也叫职业资格准入制度,是指各行业按照国家或行业指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资格证书,成为劳动者进入该领域的必备条件的一种制度,也就是说,职业资格制度就是人们关于哪些人具备在某些特定行业从事职业活动的条件约定,是从业、执业的“第二证书”。我国现阶段实行持证上岗的职业有会计、护士、律师、建筑工程师等行业。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是指“按照国家或高校图书馆协会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和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主管部门认定的考核机构,对高校图书馆从业者的技能水平和任职资格条件进行考核和鉴定,对考核合格者授予相应的证书。”这种制度应该属于高校图书馆中观制度之一。
高校图书馆职业的使命是高校图书馆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和义务,与职业意识同时产生的,如果意识到高校图书馆是一种职业,那么就会很清楚地意识到高校图书馆促进人类知识交流和利用的社会分工。现代高校图书馆的职业使命可以大致分为三类:科学使命、人文使命和民主使命。其具体内容如下。
(一)科学使命
高校图书馆职业所承担的科学使命是科学发展轨迹中高校图书馆职业应该发挥的作用及其所处地位,包括现代高校图书馆继承传统高校图书馆保存文献和科学知识使命、支持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及学术信息资源交流(尤其是高校图书馆和科学、专业高校图书馆)、实施终身教育等方面。
(二)人文使命
高校图书馆职业所承担的人文使命是,要保证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有权利在人类共同的知识海洋中自由遨游。具体说来,高校图书馆职业首先保证所有的读者,尤其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能够阅读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然后高校图书馆职业有义务和责任推动公平信息社会和知识社会的建立和维护。
要完成高校图书馆的职业使命,必须建立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现代高校图书馆管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应当注重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而将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化,可以提高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素质、提高高校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强化行业的荣誉感和职业精神,使高校图书馆员更好地完成高校图书馆职业使命。在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建设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出台的前提是必须意识到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素质高低事关高校图书馆服务的质量,事关高校图书馆发展大计。“人”在高校图书馆职业中扮演核心角色,只有提高职业准入门槛,才是对高校图书馆各类权益人,尤其是上级机构如政府、学校等负责任的表现,政府出钱兴办高校图书馆的目的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没有高素质的人才,就不能满足高校图书馆读者对信息、知识、尊严等方面的需求。高校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管理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以高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发展为本、以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为本。这两种含义都在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建立以后迎刃而解。提高职业准入条件,可以保障高校图书馆员的基本素质,而对高校图书馆员进行职业评价,则能提高高校图书馆员的竞争意识,促使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
2.体现高校图书馆法治理念
我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规定了实施职业资格制度的相关情况,高校图书馆作为一种职业,应当遵循这些法律法规。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的提出充分显示了高校图书馆职业遵循相关法律、保障本职业权利、承担相关法律义务的决心和努力。
高校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和职业道德规范同属高校图书馆行业制度,是高校图书馆的中观制度,体现了高校图书馆员用法治观念来约束自己,维护读者的正当权益,保守高校图书馆所拥有的读者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加强业务和专业素养,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文化管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