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文化交流推广中心定位
在履行收藏与传递文献信息的同时,国家图书馆应担当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任。利用书刊、影像、网络等资源大力推动文化交流,配合国家文化发展、文化走出去等战略,积极主动承担文化传承、文化发展、中华文化推广的社会责任。
(一)定位价值分析
促进文化交流、文化走出去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的交流、对话、协调和沟通,是文化发展的共同趋势。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这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要扩大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浩如烟海。文化走出去战略中“走出去”的中华文化既包括传统文化,又包括自中国近代以来不断发展形成的现代文化和与现阶段的经济政治相适应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华民族具有收藏和保存文化的传统,藏书机构伴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早在商周时代,就已经有收藏典籍、档案和简册的官方机构。从藏书楼到图书馆的发展,见证了中国收藏图书、保护文化遗产的优良传统,对人类知识的传递和积累发挥了重要作用。
丰富的文化中除了一部分以文化实体形式存在外,大多是以文字记载记录的文化典籍和文献资料。卷帙浩繁的文献忠实地记载着历史,延续着中华民族的根脉,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文明的重要形式,同时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基本要素和发展源泉。在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大力传承与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图书是社会认知图书馆的品牌标识。图书等记录形式的文化资源是图书馆开展文化推广交流的重要基础。这些由知识内容、记录载体和记录载体组成的文献资源是中华文化最真实权威的记录。要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要进一步彰显中华文化魅力,就要通过真实的记录来展现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生命力和风采。国家图书馆是国家藏书机构,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这是提高国际文化竞争力的有力优势。因此,在我国与国际交往中,国家图书馆承担着多元文化推广与交流的重任。
国家图书馆通过与各国图书馆建立广泛的书刊交换关系,一方面极大补充了馆藏,另一方面通过书刊交换,以资源扩散的方式,使优秀的中华文化资源得以广泛推广;以项目形式将体现中国优秀文化的文献赠送到国外,通过设立阅览专架,或者通过网络资源的免费浏览,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弘扬中华文化,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定位实现的策略路径
1.搭建基于图书品牌的中华文化交流推广合作框架
图书馆推广文化不同于其他社会机构,天然依赖图书文献。同时,国家图书馆还可以广泛利用其他文化交流机构的优势,通过合作方式推动中国图书走向世界,例如“中华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会”等相关机构。利用这些机构的国际合作渠道,延展国际合作空间,拓宽合作伙伴,确定项目主题和合作机制。图书馆在其中承担基础业务工作,构建系列化推广模式,例如,国际图书巡展、中华文化系列出版物、中华优秀文化产品推广等方式。
2.建设中华文化信息资源
文化信息资源是重要的信息资源和战略资源,文化资源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对文化信息资源的整合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中华文化资源由于历史原因散落于世界各地,要加大海外中文文献补充力度,丰富记载中国文化的出版物。中国国家图书馆可代表中国以国家图书馆海外分中心的形式,或者以部委与直属单位合作的模式,与海外文化中心达成协议,以海外文化中心图书供给、展览巡展服务等与文献建设服务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发挥分中心人员国际关系网的优势,协助图书馆文献采集,以此加大补藏力度;也可加强同图书进出口商等企业的合作,选派专业采访人员根据图书馆的需求做寻访;将参加国际书展机制常态化等方式,不断丰富中华文化信息资源库资源量。
3.广泛参与国际图书与图书馆组织活动
多年来,中国国家图书馆代表中国积极参与有关国际组织的活动,但目前国际交流的范畴,大多限于图书馆界内,是依托于基础业务而开展的。要利用图书资源优势做好中华文化的国际推广工作。一方面要通过主动策划学科国际学术会议、图书馆界合作交流项目等方式,加强学科领域交流,提高在国际图书馆界的地位;另一方面要扩展国际组织平台的外延,在国际文化组织等相关领域中寻求合作,更多地代表中国发出声音,依托文献资源,将以文献信息为载体的中华文化通过更多渠道开展推广。
4.构建基于文献资源的国际文化联盟
根据国际区域文化的趋同性,中国可牵头联合区域内国家级图书馆成立区域性文化联合体,比如尝试筹建亚洲图书馆文化推广联盟,以凸显亚洲地区图书馆的国际影响力。在其他领域,区域性联盟合作也很多见,如亚洲金融合作联盟,他们在产品、事业和公司等领域开展合作,从而实现共赢局面。据了解,故宫博物院依托丰富馆藏和运行管理合作平台,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国家博物馆业务水平为宗旨,协同中国博物馆协会合作组建了国际博物馆协会国际博物馆培训中心。同时,成立亚洲图书馆文化推广联盟可以依托图书馆文化资源,成员单位可基于馆藏资源的挖掘开展文化主题的研究和探讨,将文化资源的内涵通过展览、专家讲座等形式予以揭示,并形成多国巡讲巡展的模式;同时将实体联盟网络化,利用互联网形成区域性联盟网,开辟合作的双重战线。
兼具文化内涵和经济价值的图书馆文化产品,是图书馆文化展示的延伸,好的文化产品能够强化受众对图书馆馆藏资源文化内涵的研究和对中华文化藏品的尊崇。图书馆文化产品开发应立足于馆藏特色精品资源,立足于资源的文化内涵,并注重载体形式的创新和市场化运作模式。产品或凸显文化价值,如书籍、画册、书票等仿制品;或将文献资源作为价值点,以工艺品、服务、玩具、服饰等形式呈现,服务大众,凸显创意性。产品要服务于不同消费层次和不同消费水平的用户,满足他们多元化的需求,以此扩大服务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博物馆系统对各级博物馆的文化产品开发提出要求,国家一级博物馆达到10种以上文化产品,逐步形成博物馆文化产品体系。国家图书馆也可在全国范围内构架起图书馆文化产品体系,将基于图书馆文献资源开发的文化产品推向国际,以图书馆文化服务的独特优势,服务于国际市场,提高中国文化的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