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

三、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

高校图书馆文化环境创新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事业发展模式创新

社会化是信息化社会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模式,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包括办馆方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三个方面。信息是一种财富,高校图书馆收集、整理文献,对原始文献进行信息加工,这是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有其自身的价值存在。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融合“事业”与“产业”有机结合的运作模式,打造自身服务特色,才能创造出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管理方式上要突破传统的部门管理和层次分明的管理体制,实施以用户的需求以及自身的发展为目标,实现信息共享一体化。目前高校图书馆界,特别是公共高校图书馆界正在加速这种社会化进程。

(二)高校图书馆建筑文化创新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建筑强调功能,注重实用,突出建筑风格和文化品位,实现纸质文献、多媒体实体文献和虚拟馆藏兼容并存,体现人本精神和开放观念。进入信息化社会,许多高校图书馆的旧建筑功能已不能满足新技术的需求,各地开始纷纷建立新的高校图书馆,新的高校图书馆建筑新技术应用的考虑应该放在第一位,但高校图书馆的最终目的是让用户来使用的,所以应当围绕着人来建设高校图书馆建筑文化,创造有利于工作人员工作、有利于管理人员管理、有利于用户阅览和获取信息的内外优美环境。现在的很多高校图书馆在建设时都充分考虑了绿化、减少污染、室内网线布设、用户休息空间等人性化的布置,甚至有的高校图书馆还考虑到雨水废水回收利用等,充分体现了低碳社会的要求。

(三)高校图书馆结构创新

高校图书馆结构主要由组织结构、内部基本制度结构、资源结构三个方面组成。组织结构创新:高校图书馆的组织结构中有不适合信息时代要求的成分存在,这些不利于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新时期,很多高校图书馆对本馆进行重新定位,确定新时期的新任务、新目标,从实际出发,制定合理的创新方案。这些创新方案尽量减少管理层次和中间环节,缩小部门界限,保障组织结构的集成化、智能化和灵活性,符合信息化时代对组织结构的要求。内部基本制度创新:高校图书馆为了应对信息时代和高校图书馆文化创新建设的挑战,必须重新整合我们的基本制度,创建一种有利于吸收人才、有利于知识创新、服务创新的新制度,新制度必须实行真正的而不是形式上的以目标、责任、能力为基础的工作岗位责任制,和以工作态度、工作时间、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为主要标准的绩效评价和奖罚制度。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实行能者上、庸者下,以及人性化、个性化管理,让每位馆员都有实现自身价值的满足感,建立一支年龄、学历、职称配置合理的人才队伍。

(四)业务建设和技术创新

在新信息时代,面对用户信息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原有的业务建设已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要进行业务创新和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就是对原有的业务内容进行调整,或逐步淘汰,或推陈出新,不断创造新的业务生长点,不断提升新的业务运作手段。技术创新就是建立多媒体高校图书馆,以多媒体电脑,控制一系列多媒体设备,对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媒体进行处理、传递、存取,为用户创建图文并茂、音响逼真、色彩自然的高级视听环境。技术创新还可以让高校图书馆利用新技术深层开发用户所需的信息资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五)学术研究创新

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在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必然面临着许多新矛盾和新问题,迫切需要开展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政策和现代化等课题的全面研究,必须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通过多种途径搞好学术研究创新工作,如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术会议,鼓励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组织系统研究高校图书馆创新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课题和科学技术课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