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员职业生涯规划及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大众对知识的重视程度渐渐提升,更多人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图书馆的重要性逐步显现,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也显著提高,从而吸引大批高学历和专业人才加盟图书馆。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学校在经费和人才方面的支持,高校图书馆开始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注重读者服务和信息资源开发,打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变传统管理模式为现代化多元管理模式,改变了外界对图书馆的固有印象,使图书馆员这份职业得到尊重和认可,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实现良性循环。
(一)设专人进行人力资源管理
高校图书馆领导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同等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设立人力资源部门或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人力资源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根据图书馆员的学历、专业、兴趣特长等,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使馆员能够把自身优势与工作岗位结合,制定相应的发展目标。同时,图书馆在职业生涯设计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员工,挖掘员工潜能,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
(二)全新认知图书馆和自身
图书馆是学校的信息支柱之一,在高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高校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服务主体,信息的筛选、加工、提供都需要通过图书馆员的具体工作来实现。高校图书馆员在充分认识图书馆作用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了解自身能力和优势,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尽可能完善充实自己,适应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变化的状况。
(三)图书馆要重视员工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事业在不断前进,图书馆工作也会有相应变化,高校图书馆要把员工培训放到重要位置,以实现图书馆与个人的共同发展。图书馆通过培训能够让图书馆员了解图书馆文化氛围,进一步提高业务水平,挖掘自身潜力,根据新技术发展需要及时更新技能;根据员工的特长合理安排工作岗位,以便激发其工作积极性,为员工个人发展提供机会,也有助于图书馆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四)制定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管理学的重要内容,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激励是其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要留住人才,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并加大实施和监督力度,从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充分发挥图书馆员的潜能,激发员工热情和创新精神,帮助图书馆员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其职业生涯进行重新规划和调整,从而促进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高校图书馆事业不断发展,业务范围逐步扩展,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图书馆员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需要高校、图书馆以及图书馆员几方互相支持和配合才能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