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业态对文献品牌服务的挑战
随着技术的进步,图书馆资源发展研究克服了传统的物理限制。远程资源与本地资源的融合、传统印刷书刊资源与数字资源的融合、多媒体资源与平面媒体资源的融合以及图书、情报与档案资源的融合形成新型的服务业态。传统上,图书馆的品牌是图书,或者说传统图书馆主要是以图书这个品牌赢得用户的信任,联结用户的。但今天,多种资源的融合服务则是主要趋势。图书馆、博物馆与档案馆三馆的馆藏资源分别以文献信息资源、文物和标本、文件资料为主,都是收藏文化资源的主要部门,是传承文明和文化遗产的机构,是为公众服务和承担社会教育职能的机构。三馆社会教育、情报等社会职能具有很大相似性,在职能发挥过程中图书馆开始重视实物或记录的收藏与使用;博物馆越来越注重相关文献和记录与实物的配合使用;档案馆举办展览时除了展出有价值的文书档案和声像档案外,还辅以一定数量的实物,举办展览成为当前档案馆收集实物最主要的动因,这折射出档案馆与博物馆的一种融合趋势。加拿大国家图书馆、新西兰国家图书馆等与该国国家档案馆的合并服务就是这种趋势的反映。借调藏品为主的简单合作已不能满足用户多元化的文化需求,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三馆同样面临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要求,以“共建共享”为宗旨的文化资源建设与服务推动三馆的合作走向深入,图书馆业态趋向融合发展的态势。我们所说的融合并不指对研究存在的图书、档案等社会机构的合并,而是指各类信息资源如档案、政府信息、科学数据、视频资源、手稿、标准等在系统中的融合,网络等原创资源在图书馆本地的融合以及服务与资源的融合。在融合业态下,中国国家图书馆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如何缔造自己的资源与服务品牌?这是现实的挑战。
(一)资源建设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收藏职能的挑战
传统上,国家图书馆的资源体系与服务职能主要建立在图书、期刊、手稿、古籍、非书资料等文献的基础上。国家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发挥社会职能,不遗余力地加大馆藏资源建设。特别是在免费服务政策提出后,图书馆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都在最大限度地扩充本馆文化资源。
而对数字化的到来,文化机构都致力于数字资源的建设,如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国家博物馆的数字化工作。在数字化环境下,“文献”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数量上看,数字资源膨胀很快,国家图书馆很难实现对这些资源的全面收藏。根据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前院长瓦里安教授的研究,早在10年前,全球新增加的信息量即相当于39000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收藏量。可见,系统地收藏这些资源存在较大的困难。所以,传统上的“国家总书库”职能受到挑战。
(二)服务方式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服务职能的挑战
从百年发展历程看,我国国家图书馆主要的服务品牌还是借阅、参考等服务。在今天数字环境下,全球图书馆都在不断探索新型服务业态。例如,基于动态情报采集的知识发现服务,基于知识挖掘的决策参考服务,面向业务社区的嵌入式服务,面向公共需求的广播电视阅读服务,面向合作联盟的文献推送服务、联合参考服务等。图书馆的这些服务方式通过互联网、广播网、电视网实现融合。这种融合化的服务业态正在挑战国家图书馆的服务品牌,要实现服务创新必然涉及与互联网、广播网、电视网的融合问题,而对馆藏资源大规模的可视化、可听化存在巨大的成本与技术标准问题。
而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在服务形式上,都以大众需求为导向,探索需求型供给模式,在一般服务基础上不断引入先进理念,创新服务方式,用引人入胜的活动、不断更新的展现形式,满足大众对文化资源的需求。三馆基于馆藏资源的服务方式各有侧重,更偏重于同文化主题结合创意的服务形态,但在服务方式拓展中又相互融合。以纪念辛亥革命百周年纪念活动为例,国家博物馆举办辛亥革命名家墨迹展,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常设专题展览辅以文献展示等;北京档案馆编辑出版《辛亥革命后的北京》,浙江省档案馆举办《辛亥革命在浙江——浙江省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图片展》,广东省档案馆和湖北省档案馆联合举办专题史料展等;各类图书馆组织图书馆专区服务、专题参考咨询服务、展览、讲座等。此外,文化资源数字化服务形式多样,既有基于传统互联网的资源检索、浏览、下载等服务,也有基于新技术、新设备的服务方式,如手机、触摸屏、平板电脑、数字电视、电子阅读器等。不同服务方式立体化推进的融合服务形态已成为三馆及其他文化服务机构面向大众普遍的服务模式。国家图书馆是受政府财政支持的图书馆,具有公共性,承担着为社会公众服务的职责。在服务方式融合态的环境下,国家图书馆基于文献的品牌服务,受到来自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机构多元化服务方式的冲击。
(三)服务手段的融合化对国家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挑战
文化数字资源服务拓展了服务人群和服务空间,提高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数字文化资源的整合利用及信息传播成为文化机构关注的热点。应对新的发展要求,各馆在阵地服务不断拓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服务手段。随着三网融合的发展,特别是移动通信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数字文化资源在传播形式上将更为多样化,包括了传统互联网、广电网、移动通信网、卫星通信网等多种渠道多种手段。图书馆、博物馆和档案馆都在借助全媒体服务平台,推广和传播文化数字资源,阵地服务与远程服务结合的服务手段成为三馆融合业态的一大特征,国家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受到了文化资源服务手段多样化和融化的冲击。
国家图书馆履行国家文献资源收藏、文献资源整序、公共文化服务等社会职能的方式方法受到挑战。同时,现代图书馆业态已经超越图书文献服务,图书馆成为公众会议报告、文化休闲、上网求职、购物,乃至处理电子商务交易的场所。这些新型需求挑战国家图书馆履行社会职能的服务方式。
在文化机构竞相通过资源建设来更好地服务大众时,文化资源数字化整合服务已提上日程。用户对文化的关注从载体形式转向资源内容,去图书馆不只为看书,去博物馆不只为看文物,到档案馆也不只为看相关记录,资源主题而不是资源类型,成为主要检索项,这种服务建立于不同类型文化资源整合的基础上。但是由于各文化机构在网络服务的驱动下竞相开展着各自为战的数字资源建设,导致标准不统一,未实现三馆资源的开放存取,这种资源的融合化建设已对国家图书馆的文献品牌服务提出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