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书馆制度
“制度”这一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制度,指的是以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为基础,形成的社会组织形式。例如,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同的社会制度,匹配的政治、经济、文化组织形式不同。狭义的制度,指的是为了某一组织的正常稳定运行,制定的内部活动规范,如企业管理制度、企业财务制度、企业人事制度等,这些制度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因此,图书馆制度就是为了保证图书馆的运营,制定的与图书馆活动相关的人员的活动准则和行为规范。这些规范是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形成的,具有很强的约束力,也是为了保证活动中各方利益。
(一)图书馆制度的含义
图书馆制度是针对图书馆的实践活动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其内容包括图书馆的管理规章制度、日常工作流程和评价标准等。
第一,图书馆管理制度表现为图书馆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科学管理等,也反映图书馆管理科学化和民主化程度。
第二,图书馆制度是一套体系,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这些制度是图书馆发展和实践中规律的体现,同时会制约和约束与图书馆相关人员的活动。在古代,图书馆仅仅是收藏图书的,那时的制度就是针对图书的收藏和整理。现代社会,智能化、数字化图书馆发展趋势使得图书馆产生变革,新的功能增加,图书馆制度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第三,综合来看,图书馆制度具有明显的共性,个性化情况较少。这是因为图书馆是一个技术性要求较高的组织,更多强调服务和技术标准的统一,不注重标新立异,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逐渐趋向一致性。
(二)制度的文化特征
制度作为准则,规范着人类的行动和实践,这种准则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创造的,同时也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和总结的结果。伴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当然就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观念、社会道德、风俗习惯等,制度也就带有文化的内涵。任何一项制度都是由人们去归纳和制定,从而形成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则。制度的制定,不可避免地受到历史和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制度形成以后,反过来促进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文化是人类文明在积累和传承中形成的。这个过程也是一个互相融合的过程。既然是融合,那么就必须得到大家的认同,只有认同才能够形成共同的文化,也只有认同,才能够交流和传承,才具有文化本身的意义。而对文化的认同,就必须要靠一套制度,把制度和文化结合起来,体现为一种规则或者是某种习惯时,这种文化就拥有了发展的根基,而制度也被置入到文化中,形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