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定位

三、大数据时代高校图书馆定位

大数据的应用,将为图书馆提供新的大规模数据资源解析、数据的处理、展开个性化服务、整合资源、对服务能力的提升和对服务水平的提供等方面的方案和思路。我国图情界的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研究,包括大数据与图书馆的相关问题,比如机遇、影响等。这些研究对于大数据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的推动、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有着较可观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大数据视角下的图书馆定位及新动向。

(一)图书馆的业务与服务重点应向上游转移

从资源运用的流程来看,图书馆的业务与服务重点都是在后一部分,也就是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存储,不管是传统图书馆还是数字图书馆。在大数据时代中,图书馆对用户的服务并不仅仅要依靠结构化数据,如书目资料库、机构知识中心、语义化信息等,还可能需要依靠一些非结构化的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例如用户查询信息的行为、阅读习惯等,通过对数据的发现和解析等方法为读者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因此,图书馆的主要业务成了数据的存储、分析、收集、处理,也就是利用大数据的某些重要的技术将数量庞大的复杂数据进行共同整合,再通过对数据的发现、可视化解析等,构成拥有参考决策价值和情报价值的服务信息提供给用户,从而为用户提供便利,通过图书馆来取得精确、有时效性的、有效果的信息资源,以此来使业务与服务向上游转移。

(二)图书馆应该是公共数据存储、处理、分析与服务的核心

作为现代社会公众共同文化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图书馆特别是公共图书馆,在社会人员的教育、休闲娱乐方面、文献资料的传递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图书馆界的主要建设目标是加强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拓展图书馆的服务面:但随着全社会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一个大数据的时代,以紧密型数据的相关分析、解决来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的时代。同时图书馆服务扩展到了大数据处理以及分析方面。图书馆不再只是为社会文化服务的机构,而是集公共数据整合机构、社会公共数据储存机构、服务于公共数据机构、处理公共数据机构于一身的一个平台,它担负起时代给予图书馆的更加重要的、更加突出社会存在感的命运。

(三)图书馆应该作为完整的网络体系

图书馆在用户服务中的应用是大数据时代赋予图书馆的价值所在,目前讨论最多的是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数据服务。需要足够的、大量的数据来支持,才能使这些技术实现,既应该包括读者在图书馆中阅览的行为信息资料,又应该包含读者在社会场所的行为资料数据;既要包括读者在一个图书馆中与他人交流的数据信息、借书阅览的行为数据,又要包括其在别的信息平台中诸如此类的信息数据。所以说,图书馆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应该借助一些外力,例如那些有可能产生用户数据的其他多个图书馆,甚至还需要借助那些关系不太大的机构的信息中心的数据支撑,比如社会服务中心、商业中心、娱乐中心和工作空间等机构。要想真正地实现数据的共享,尽最大努力地满足读者用户的需求,就需要在不同图书馆间形成一个能够协调工作的有机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