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精神培育
高校图书馆精神是高校图书馆文化的灵魂和支柱,高校图书馆精神能将高校图书馆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高校图书馆的发展目标上来,有利于增强高校图书馆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关于高校图书馆精神的种类,在概述里已有涉及,建设部分主要论述高校图书馆精神的培育。高校图书馆精神一般要经历三个阶段,即高校图书馆精神的确认阶段、倡导阶段和深化阶段。确认阶段的任务是明确它的名称、内涵及其外延。
对一个高校图书馆精神的确认,应在馆领导倡导下,采用上下结合、反复筛选概括的办法,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用简洁、感染力强、催人奋进的文字把高校图书馆精神表达出来。倡导阶段的任务是广泛宣传高校图书馆精神,使员工在思想上了解它,认识它,在行动上实践它。高校图书馆精神取决于高校图书馆价值观,是高校图书馆价值观的个性张扬,能够把抽象的价值观诠释、演绎为一种具体的信念,对增强高校图书馆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将高校图书馆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到中心工作目标上来,起到重要的引导和激励作用。高校图书馆精神能够规范高校图书馆人员的具体行为,使其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达成共识,提高为读者服务的效果和效率。这种导向和规范作用,既通过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工作目标等硬性管理手段加以实现,也通过群体氛围、传统习惯和舆论引导来实现。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各种形式、各种活动来宣传、推广、倡导高校图书馆精神,通过领导示范和树立典型来鼓动、导向员工实践高校图书馆精神。
深化阶段的任务是将高校图书馆精神人格化、具体化,并转化为员工的个体意识。高校图书馆精神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在制约人的行为时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对符合高校图书馆精神的好的行为,人们表示支持和赞扬,而对那些违背高校图书馆精神的劣行则表示反对和厌恶。高校图书馆担负着信息服务和信息资源建设的任务,这项任务完成得好与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馆内是否具有齐心协力、上下团结一致的精神,而这种精神类似于一种理性的黏合剂,它把馆内员工固定在同一信念目标上,沟通所有工作人员的思想,创造一个共同协作的氛围,把馆内各种力量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使高校图书馆整体产生强大的前进动力,最终使高校图书馆精神得以弘扬。因此在这一阶段,弘扬和实践高校图书馆精神将不再是员工的被动、应付行为,而是员工的主动、自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