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态发展对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挑战

第一节 业态发展对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的挑战

我国国家图书馆社会职能定位必然要考虑与全球图书馆业态发展保持一致。事实上,中国国家图书馆作为全球图书馆事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只有与业态发展趋势保持协调才能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作用。

“业态”一词大约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但也有不同的定义。例如,有人认为,业态就是营业的形态,是形态与效能的统一。此外,还有人对业态进行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分。广义的业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企业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通过特定经营形态,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对图书馆而言,业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针对不同用户的特定需求,图书馆依托信息技术发展,按照既定战略目标,提供服务的模式形态。或者解释为:图书馆事业的整体为满足不同读者的需求进行相应的要素组合而形成的运行形态。

图书馆事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有机体,其业态不仅受社会环境、技术发展、用户需求等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同时,从自身的发展需求出发,图书馆也要在原有服务形态的基础上推出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模式。也就是说,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科技等综合环境的作用和影响下,图书馆业态在不断变革和创新;同时图书馆在这种业态变化过程中也不应完全被动地接受、被动地应对,否则极容易陷入被社会和新环境边缘化的“泥沼”。因此,图书馆受到新业态影响的同时,也需要主动迎接新业态的挑战,在业态不断发展、变化和创新的进程中,成为催生新业态的助力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