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

二、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

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是高校图书馆中占主导地位的管理意识,能够规范高校图书馆领导及馆内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使馆内工作人员在实际的服务工作中达成共识,从而大大提高为用户服务的效果和效率。因此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对馆内工作人员行为具有导向和规范作用。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的导向和规范作用在制约人的行为时具有深厚的感情色彩,因为这种作用可以通过规章制度、工作标准和工作目标等硬性管理手段加以实现,也可以通过群体氛围、传统习惯和舆论引导来实现。馆内工作人员如果做出违反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的事,就会受到制度惩罚、舆论谴责,本人也会感到内疚,产生情感压力,进而进行自我调节,修正自己的行为。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是一种理性的黏合剂,它把馆内员工固定在同一信念目标上,以其大量微妙的方式沟通所有工作人员的思想,创造一个共同协作的环境,把馆内各种力量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使高校图书馆整体产生强大的前进动力,最终使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得以弘扬。

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从确定到弘扬,需要一个“认同—服从—内化”的过程。认同是高校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对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有了某种认识,有了某些自觉成分,但认识与自觉的程度往往不深,在行动上往往有反复;服从只能使高校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的观念和行为趋向于高校图书馆精神所要求的意识行为,带有较明显的强制性;而只有内化,才能使高校图书馆全体工作人员具有与高校图书馆精神情感一体的认识行为,自觉而主动地发挥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做到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要较好地完成这一过程,高校图书馆就必须要注意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使高校图书馆文化精神具有时代特色,更能为广大馆员所接受,得到广大员工的认同,使他们自觉服从,并内化为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我国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创新和发展特别需要一种高校图书馆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敬业爱业、忠于职守的态度,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坚定志向,不怕困难、攀登高峰的勇气和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