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开发

五、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开发

核心竞争力一词,源于企业战略管理,其概念是1990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商学院教授普拉哈拉德和伦敦商学院教授加里·哈默尔在其合著的发表于1990年的《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文中首先提出来的。他们对核心竞争力的定义为:“在一个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从其与产品或服务的关系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实际上是隐含在公司核心产品或服务里面的知识和技能,或者知识和技能的集合体。核心竞争力概念提出来以后,引起了管理学界、企业界众多人士的广泛关注,现已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企业家运用到企业的战略管理中。

为了谋求高校图书馆更好的发展,近年来,“核心竞争力”理论也被引入高校图书馆学研究,成为高校图书馆界热衷研究的对象。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引申出来的概念,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概念进行了研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观点,最具代表性的概念是认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以知识、技术为基础的综合能力,是高校图书馆赖以生存和稳定发展的根基,是高校图书馆所具有并可为高校图书馆带来竞争优势的特定能力的有机组合。如詹衍玲认为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是指:“以技术能力为核心,通过战略决策、文献资源组织与建设、提供优质特色服务、信息产品开发、人力资源开发及组织管理等整合,或通过某一要素的效用凸现而使高校图书馆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是维持高校图书馆存在和保障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外界不易掌控的能力。”它通过高校图书馆的产品和服务体现出来。主要表现为领先于竞争对手的技术和体现这一技术的持续改进的新产品和新的服务方式,领先于竞争对手的管理氛围和价值观念,迅速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不断强化、改善的能力。

核心竞争力由两个基本要素组成: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比较优势和资源有关,是指本地区或组织所独具的资源与有利条件。比较优势对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贡献是造成了某种差异性,如形成特色产品,从而能在竞争中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但有了比较优势却不一定能形成优势竞争力。竞争优势和资源利用有关,是指在竞争中相比于竞争对手的更强的能力与素质,强调的是一个地区或组织的内生能力,特别是创新力。相对于比较优势,其在核心竞争力中的地位也更重要。这主要是因为基本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断下降,而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使高级要素(如知识、人才、信息、智力)的作用上升。

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是高校图书馆在社会中的独特竞争优势,是维持高校图书馆存在和保障高校图书馆发展的独特的、外界不易掌控的能力。高校图书馆在人才、知识信息资源及现代化处理设备方面,相对于别的信息服务部门来说具有很强的优势。高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人力资源、业务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优质服务、文化都应当是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人,是各类专门人才汇集的团队,是团队所具有的学习能力,是将学习所获的知识用于高校图书馆工作实践并使高校图书馆保持与时俱进的能力。高校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还应该是高校图书馆能够及时掌握并适应用户需求变化的趋势,经过长期精心培育建立起来的独特的差别优势,并能增强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业中竞争实力的关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