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生态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新阶段

自从有了人类,便产生了以人类的社会活动为核心的文化,因为人是以文化的方式生存和发展着。人类文化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并表现出了三种不同的形态:绝对的以自然为中心的“原始文化”、绝对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文化”和追求人与自然互利互惠、协调发展的“生态文化”。人类之所以需要创建新的生态文化,源于工业文化所造成的日益加深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人类活动所引发的各种自然灾害和生态灾难,使人们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人类如果不彻底改变征服自然的态度,不改变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开发自然的生产方式,不改变奢侈浪费的生活方式,不改变损害生态环境的社会制度和不公正的国际关系体制,就不可能长期有效地阻止地球生态的失衡,人类最终也会由于不适应生态环境而毁灭。人类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损害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了解决以上那些问题,弥补自己的过失,人类在发展进程中开始尝试一些生态化的实践运动,通过这些实践,人类正在力图建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即生态文化。实践证实这确实是一种睿智的做法。因为,只有当绝大多数社会都建立起了生态文明的社会,地球生物圈的健康和安全才能得到真正恢复,人类的生存也才能够得以长期持续。

生态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发展的新型文化,是人类从古到今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高级形式体现,它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潮流。它与传统的人本文化有着本质的区别,是对传统的人本文化的一种变革和扬弃。其与传统文化的本质区别,体现在不同的价值观上。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文化选择,其价值观发生了转变,它抛弃了人本主义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尺度,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转向尊重自然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目标是形成“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复合式生态系统。

人类思维方式的革命必然引发人类行为的变革,整体的生态学思维将代替机械论的分析思维,生态学思维会让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态文化教养贯彻到建设生态文明的具体生活行为中。根据世界资源基金会2010年所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过去40年,人类的活动已经造成生命地球指数下降了约30%,其中热带国家和贫穷国家的地球生命力指数下降了60%。该报告还指出,从1960年开始,人类对全球资源的需求量增长了3倍,超出地球生态系统再生能力的1/4。如果照此趋势恶化下去,到2030年,养活整个人类将需要两个同样的地球。也就是说,地球的生态危机仍然处于人类物质开发活动日益加强的严重威胁之下。社会中每一个人实际的衣食住行都影响着对自然资源现实的开发利用,不同的物质消费方式对生态环境都会带来不同的结果。因此,人们必须改变效仿西方富裕社会那种奢侈的物质生活方式,降低物质生活标准,倡导物耗少、能耗低,有利于环境的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