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播音学》依据的理论

二、《英语播音学》依据的理论

《英语播音学》不是介绍如何学好英语语言的著述,不是《英语语言学》的变形,也不是母语为英语的西方研究人员所著的《英语播音发声发音》的“变脸”,更不是对即便是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已经面世的极少的播音技巧探讨文字的翻译。这本《英语播音学》是依据《新闻学》《传播学》《跨文化新闻传播学》《跨文化心理学》《国际传播》《英语广播电视声音手册》及《中国对外报道思想研究》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而建构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问论述。最为关键的是:它是引导母语为汉语的中国籍朋友有效运用英语进行职业化英语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文字。对于此结论,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的解释。

首先,《英语播音学》不是《如何学习英语语言》。

对于这一事实的澄清,具有启蒙意义。因为太多的人已经形成只要英语语言能力强、发音准确,就可以担任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工作。以此进行推论,“英播”就是训练受训者们把英语语言学好,所以,也就从属于“英语”专业了。

事实上,如果我们仔细将“汉语语言文学”专业与“播音与主持专业”、“中文系”与“播音系”做一比较,就会立刻看出相互间存在的极大不同之处。

再者,如果思考:我们都是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普通话都算标准,但是为何我们的绝大多数不能担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及其他新闻节目的播音员呢?道理显而易见:我们日常说普通话的状态,没有达到对广播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使用汉语普通话的标准和效果。

进而,我们可以认识到:即便母语是英语的人,也不是就保证可以担任新闻节目的播音员。笔者的几位外籍教师同事都是母语为英语的西方人,但是他们在教学实训中的几次话筒前的呈现,就证明了他们根本不能将手中清晰的英语新闻稿件播读清楚,因为缺乏新闻播音员最基本的技能与处理稿件的理念。母语为英语的、有一定高等教育背景并在我们的大学里讲授学英语语言技能的外教,在面对英语新闻稿件时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这些英语为非母语的、自身文化价值观与母语为英语的文化相距甚远的中国人呢?!

因此,《英语播音学》一书是讲解如何使我们这些母语为汉语的中国籍公民,在职业理念及技能上,通过相关理论的学习与职业技能的训练,而成为国际国内认可的英语新闻播音员的理论结合实践的论述。

其次,《英语播音学》不是《英语语言学》的变种。

如果说《英语语言学》研究的是英语语言的结构、成因及追根溯源的发展历史的话,那么,《英语播音学》探讨的是如何使得母语为汉语的中国人在气息、发声及处理英语新闻稿件时,达到几乎与母语为英语的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驾驭标准相近的方法。

同时,《英语播音学》还具有母语为英语的新闻播音员所不曾也不需思考的跨文化情境里新闻学和传播学及《中国对外报道思想研究》所涉及对外英语广播电视之理念定位等议题。简而言之,《英语语言学》引导人们对语言本身产生研究的兴趣,而《英语播音学》教导人们如何成为职业的、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英语新闻节目播报的播音员、记者及主播。

当然,要成为高素质的运用非母语英语播报英语新闻的播音员与主播,对于《英语语言学》里介绍的有关语言特点、美学及文化关联等内容,还是需要认识和理解的。如果能有一定的积累,对工作中出现的语言表达是否确切与恰当等疑问的处理,就会减少因为“跨文化”效应而产生和出现的偏差,因为即便是极小的、母语为英语的受众完全可以理解非母语使用者的失误,都会令播音员与主播自己难以接受。

可以说,对《英语语言学》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是完善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职业素质的重要部分,但绝不是成为对其深究的研究者。因为研究透了《英语语言学》,并不能使你成为一位称职的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而没有研读过《英语语言学》但学透了《英语播音学》的话,却可以使你成为一位职业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

最后,《英语播音学》是跨文化新闻式传播的结晶。

由于我们使用非母语英语进行广播电视信息的传播,所以,所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内容,还是通过受众进行“跨文化”程序的诠释后加以认识和理解的。其中的逻辑是:虽然我们进行传播的语言是英语,但是,所传播的内容是我们以自己中国汉语文化价值为母体进行语言上的英语化翻译,其本身就具有从汉语到英语的“跨”度;再将其传送到母语为英语的受众认知里,这些受众还是用其母语英语对所接受到的、经中国文化英语化的内容进行认识和理解,仍然存在一个“跨”度。同理,我们传播的内容达致母语为非英语的但懂英语的外籍受众的认知里,他们也是用自己母语学到的英语来理解被我们中国文化翻译为英语的内容,其存在的“跨”度是双重或多重的。

鉴于如此的传播与接收接受间的逻辑,我们可以认识到:且不论真正意义上的“跨文化新闻传播”能否达成其应有的效应,单就今天已然形成全球化态势的媒体传播而言,高质量的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内容的传送,很大比重的责任落在了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们的肩上,因为他们的“声情并茂”、“精准确切”及“绘声绘色”,都与对新闻内容英语化的处理的“度”紧密相关。这个“度”,是关于能否令处于不同语言体系、文化背景的受众即刻明了的“度”。掌握好这个“度”,就需要掌握播报英语新闻内容需要的播读气息、播读声位及播读语感等技能,而这些技能都是为所要传播的节目内容服务的,细化到一个暂停、一口换气、一处声调、一句放慢后的强调。

因此,英语新闻播音员与主播的话筒镜头前的呈现,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的表达,更多的是文化价值观中透出的意识形态定位、审美取向及国际关系透视的多方面“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