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硬新闻”的播读语速

第二节 英语“硬新闻”的播读语速

Pace of Broadcast Reading of Hard News Bulletin in English

谈及对英语“硬新闻”【时政新闻】的播读语速这一议题,笔者认为还是将这一“语速”分为“英语广播新闻语速”和“英语电视新闻语速”两个方面来分别讨论。这主要是考虑到这两种传媒渠道具有的传播特点和受众所期待的接收效果而展开的。

“英播”受训者在训练提词器与播读速度的景象及完型成品

首先,关于广播的传播特点及其受众所持的接收期待效果。

对于收听英语广播的听众来说,由于没有如电视那样的画面的衬托,使得受众可以比较自由地、随意地进行收听。可是,也正是由于这里的“自由地”、“随意地”的收听状态,使得对英语广播新闻的播读语速就有了独特的要求。这一要求,源自于广播这一传媒渠道独有的传播特点。总结起来,可以有这样两点,在此处罗列出来:

第一点,声音的空间。这一特点对大多数的英语广播新闻播音员来说,是很清楚的。但是,由于是运用非母语英语进行新闻的播读,所以,就在对语言质量的要求基础上,又要求播音员对语速有创造“声音空间”的能力。这一“声音空间”就是需要具有将听众拉进新闻内容营造的“情境”,同时,又需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要达到如此的效果,就需要播音员的语速保持在每分钟180个单词的速度。当然,保持这一语速的前提,是在对“意群”、“新闻点”及“新闻要素”的突出效果都得达成。

第二点,声音的形象。这一特点是吸引很多人追求这一职业而最终从事了一生的最初解释。不能否认,对于处在英语广播新闻播音员这一职业位置的从业人员的声音的要求是超过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就这一特点,就需要播音员在控制播读语速时,完全意识到此时此刻的所有声音,都是给眼前的“某个人”听的,也就是发出的声音要有“对象感”。为了形成这一必需的“对象感”,播音员在保证语速为每分钟180个单词的同时,要把“语气”放到比平时说话高两到三度的音频。这也是广播对新闻的播读者的音频的要求,进而形成令听众感到既有“被告知”又有“面对面”的收听效果。

显而易见,广播的传播效果完全有赖于播音员对声音的掌控,而形成对新闻的有效传播效果,就需要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语速”控制在听众能够产生“对象感”的期待效应。

其次,关于电视的传播特点及其受众所持的接收期待效果

同英语广播新闻播音员的播读语速比较起来,英语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语速”就有了更多因素的限制了,这是因为电视独有的“画面”的特点形成的。触及“画面”对播音员“语速”的影响,可以总结出这样几点:

第一点,声音服从画面内容。这里的“服从”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需要“服从”画面体现的内容情绪,进而使得处理每条新闻的速度就有了不同;二是需要“服从”画面展现的速度,从而令旁白的声音与画面的展示韵律相符。当然,在编辑画面时与录旁白时,都是需要对画面与文字稿进行同步考虑的。尽管这是技术层面的处理,但是也会使播音员在掌控播读“语速”时有刻意的处理状态。

第二点,声音烘托画面进度。这里的“烘托”是指目前由于对电视新闻的播读更多的是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于电视屏幕上,使得电视新闻播音员要加快播读速度。目前,最令观众“静心屏气”盯着电视屏幕的新闻播读语速是美国的“福克斯新闻频道”的每分钟350个到380个单词的状态。这一播报速度的处理,就是缘于每一幅电视新闻画面的剪辑变换速度到了三秒一剪的韵律。这就使得观众不仅被“眼花缭乱”的画面所吸引,更使得观众被清晰而又急促的播读所引导,进而形成观众产生既好奇又关注的收视心理状态。

不言而喻,对于英语“硬新闻”的播读语速的驾驭,虽然广播播音员拥有了较大的发挥声音创作的空间,但是,仍需要为所播送的新闻内容服务。而电视新闻播音员就受到了电视特有的“画面”的制约,这种制约虽然使得播音员的声音质量的被关注度会被快速、变换着的画面所替代,但是,紧随画面韵律与速度的要求,也令播音员的播读语速比广播加快了一到两倍,同时也是对播音员播读能力的一个考验和挑战。就是因为播音员处于如此的工作状态,在对即将播出的新闻稿件进行“备稿”过程中的“语速”的准备时,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来支撑了,这样,才能保证在播读时将出现失误的可能性降到最低的限度。

在此,笔者介绍由一位经“英播”学习的受训者在“备稿”过程中对播读“语速”的分析文本,以示参考。

Copy-4:(CCTV)

China will use the 55th anniversary of Sino-Finnish diplomatic tiesto further the two countries'friendship.

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made the comments in a meeting in Hanoi with Finnish Prime Minister Matti Vanhanen.

Wen said two-way ties have seen good development with progress in political,economic,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cooperation.

He noted that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at bilateral trade is expected to hit four billion US dollars this year.

Vanhanen said more and more Finnish enterprises have invested in China,and that the government welcomes Chinese companies to Finland.

这是“英播”使用于训练的第四篇新闻稿,是关于中国总理温家宝与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就发展中芬关系的会晤。对于涉及人名地名的新闻稿,是要先将人名地名的发音搞清楚。文中出现了芬兰总理Matti Vanhanen的名字和越南首都河内Hanoi两个不太常见的单词。Matti Vanhanen的芬兰语读音,是['Madi'vɑn hɑːniən];而Hanoi的读音是[hæ'nɔɪ]。

下面再来逐句分析这段文章。第一句“China wil luse the 55 th anniversary of Sino-Finnish diplomatic ties to further the two countries'friendship.”中国将接着中芬建交55周年的契机来推动两国友谊的发展。这句中要重点强调动作发出者China和对象Sino-Finnish中芬,我认为在diplomatic ties之后应有小停顿,然后再强调推动这一动作further。这句结束后,吸一口气,再来读第二句。“Chinese Premier Wen Jiabao made the comments in a meeting in Hanoi with Finnish Prime Minister Matti Vanhanen.”Premier一词有两种解释,一个意思是总理,另一个意思是首相。结合中国国情,Premier应翻译作总理。而Prime Minister也有两种翻译:分别是首相和总理。芬兰是共和制国家而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首脑是总理,所以,应将马蒂·万哈宁的职位翻译为总理。这句话的意思是,中国总理温家宝在河内与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会晤时做了如下评论。这句话中应强调中国总理温家宝与芬兰总理马蒂·万哈宁,还有他们会晤的地点Hanoi:河内。下一句,“Wen said two-way ties have seen good development with progress in political,economic,educational and scientific cooperation.”温总理表示两国建交以来在政治、经济、教育以及科研领域的合作都有着显著进展。这句应强调good,在development之后应有小停顿。在读political,economic,educational这三个并列的单词时都应该将音调上扬,在读最后一个单词scientific时语调应下降,表示列举完毕。“He noted that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nd that bilateral trade is expected to hit four billion US dollars this year.”他指出经济和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并且双边贸易有望在今年达到40亿美元。这句话应强调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和表示程度的副词rapidly。在rapidly之后应有小停顿,下半句应强调bilateral trade和数字four billion US dollars。“Vanhanen said more and more Finnish enterprises have invested in China,and that the government welcomes Chinese companies to Finland.”万哈宁说越来越多的芬兰企业在中国进行投资,而且芬兰政府欢迎中国公司到芬兰。这句话应该强调芬兰企业投资的目的地——China,还有芬兰政府欢迎的对象Chinese companies。在逐句分析清楚句意和需要重点强调的单词之后,新闻的层次感就会更容易掌握,听众也会更容易掌握新闻所要传递的信息。

这篇稿件从难度上来讲并不是特别大,但是它对训练我们把握新闻稿件的基础能力很有帮助。

如此的分析,使得我们认识到:在处理对英语“硬新闻”的播读“语速”时,不仅要考虑到广播电视各自具有的传播特点,更要对新闻的内容里具有的关键新闻点进行寻找和突出,尽管是以“重读”或“暂停”及“停顿”的方式来处理,但仍需要用气息加以支撑,从而,能够达到职业化所提出的标准播读“语速”之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