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辅音[t]
英语播音要求的清辅音[t]的发音效果,是我们汉语中没有的。但是,我们汉语拼音中有形状与其完全一致的{t}。而{t}具有的发音效果和[t]的发音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甚至对我们相当一部分学英语的中国人造成了发出[t]的发音效果的障碍。这种状况,已成为某些我们中国“区域英语”的标志音。
鉴于如此的影响效应,当我们中国人用非母语英语进行英语播音的工作时,就需要完全将这两个要素的气息运作特点和发音要领认识清楚,从而可以达到英语播音工作设定的标准。
(一)气息的使用度不同
我们汉语中的声母{t}的发音效果所需要的气息使用度,是属于“中强度”的。这是因为在发这个音时,一方面需要有一定量的气息来支撑,这时的气息,要具有震动声带肌肉的力度;另一方面还需有将这个音的尾声{tə}托到口腔的力度。显而易见,声母{t}的发音效果使用度,是汉语音节中属强度明显的。
而英语播音要求的清辅音[t]的发音效果所需的气息使用度,是属于“高强度”的。这时的气息,不仅是从丹田处提取的充足“一口气”,而且,还是需要将这“一口气”运作到是闭颌状态的喉部,在保持声带也闭合的情况下,依靠气息的力度将气息点达到几乎闭着的上下前牙齿的边,再冲出口腔。
可见,完成这一全过程,所需的气息力度是很强的,尤其是在喉部、声带和口腔都处于闭合的状态下。
(二)气息达至的位置不同
汉语中的声母{t}的发音效果所需要的气息位置,是依靠舌头尖的用力,将气息点带到上牙床的里边,同时,在喉咙的震动下,把{t}的发音效果完成。这时,气息的主体,还是在喉咙的位置,靠声带的振动促使声音产生。
而英语播音要求的清辅音[t]的发音效果,需要气息达到的位置是半张开的上下牙齿间的。而在把这口气的点打到这个位置时,整个的喉部肌肉是没有任何反应的。即便是制造声音的声带,也是完全没有颤动的。也就是说,清辅音[t]的发音效果,完全是气息力度作用的结果。
(三)“气声”与“嗓音”的区别
恰恰是由于清辅音的发音效果是由气息力度作用的结果,所以,在我们的听觉里,听到的是完全没有声音点的一种声音,一种在我们的汉语里几乎听不见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完全是“气”对口腔的碰撞效果。即便是在英语语言里,也是“气声”中的“气声”效果。
但在我们汉语中的声母{t}的发音效果,就是“气”推“声”的“嗓音”效果。当我们要发汉语中的声母{t}的音时,我们需要将从胸部提出的气息带到喉部,接着,又用这口气把声带碰撞后的声音,推到了口腔的前半部。但是,声音点还是停留在喉咙上。所以,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汉语中的声母{t}的发音还是属于“嗓音”爆破的。也就是我们汉语里的汉字“特”的发声发音了,用英语的音标组合结构更直观,即[t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