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读英语“硬新闻”的“划气”

“英播人”在训练对广播新闻稿的“划气”及回看首次“上镜”时气息的控制状态
在我们日常的说话过程中,对于气息的使用并没有过多的关注。只有当我们由于快步骤地行走后要立即说话时,才会感到需要气息来支撑。甚至会被自己急促的呼吸或深深地吸一口气的状态吓了一跳。这时对气的需要,就是笔者在此处要展开介绍的、对要播出的新闻稿件的“备稿”过程中播音员要经过的一个重要步骤——“划气”。
如果将“划气”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来介绍的话,是指播音员要对播出的新闻稿件的每句话播送的长短进行划分,而将句子划得长短不一,就是以“换气”或“偷气”的方式来完成的。在对英语新闻进行“划气”时,我们使用“斜杠”作为标志来划出。其中,“单斜杠”(/)表示“暂停”或“偷气”;“双斜杠”(//)表示“换气”,也就是“深吸一口气”。
掌握了这一关键步骤后,一篇充满了文字的稿件,就有了被播出的生气了。以下是一位在“英播”的受训者在对训练时使用的第一篇“硬新闻”稿件的“划气”训练后,写出的文字总结:
我们训练的第一篇新闻稿件是一份短新闻,掌握起来需要注意结合对新闻的理解,以及开喉过后运气方法这两者要素,方能完整地掌握。
在拿到稿件的时候,首先需要标注的是全换气和半换气的符号。我们分别用/和//来标注,/代表偷气、顿气,横膈肌稍微顶一下而产生的换气。//表示一次全换气,则此时稿件为:
//A construction crane in San Francisco/fell off a 12 story building into morning rush-hour traffic/and killed nine people.
//At least a dozen people were hurt.//And five construction workers are missing./Perhaps buried in debris.//Part of the crane hit a school bus andkilled the driver and a student.//
Among the dead was the crane operator himself.//
划分的依据是文章的意义。Copy的第一句是新闻最重要的一句话,交代了事件是什么以及发生的时间、地点等重要的信息。所以,第一次大换气应该是在第一句的末尾。第二段划分的三个大换气点,都是每句话的末尾,它们承载着不同的含义。最后一段换一口气,交代次要信息,然后结束。
而在第一段里,因为主语后的定语较长,且是重要的地点。所以在San Francisco后面要进行一次停顿的小换气。而第二段的第二句中,我们可以看到前半句是事实,后半句是猜想,无论从语义上,还是结构上,都需要进行一次小换气。通过我们这样的划分,基本的换气点已经清楚了。
第二步,是通过句子的意思而进行重音和语调的划分。这需要一句话一句话地分析。先来看第一句话:
A construction crane in San Francisco fell off a 12 story building into morning rush-hour traffic and killed nine people.
首先应该重读的是construction,这是一个定语,来说明crane的性质。这是非常重要的信息,如果不够强调,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到底是什么样的crane。而与此同时,为了突出主题,construction crane整体以升调方式呈现,强调主语。随后紧接的San Francisco应该重读,交代事件发生的地点,也属于重要的信息。在construction crane的基础上,继续升调,整体作为一个大主语形式,作为重点强调的部分。接下来的fell也是需要强调的,表达动作。之后强调morning,表示事物发生的时间。从fell到traffic用降调,表达陈述一个事实的客观语气。从and起,到后面的people也用降调,仍然是陈述事实。Kill和nine需要强调,表示动作和重要的数量词。
然后看第二句话:
At least a dozen people were hurt and five construction workers are missing.
在这句话里,首先强调dozen这一量词,表示伤亡的人数。之后动词hurt需要强调,表明是受伤,不是死亡或者其他的灾害。这半句话,需要升调,表示意思只表达了一半,在后半句里,仍有重要的信息。后半句里的construction在之前已经交代过,所以此处不做强调。而five作为伤亡人数的量词,在此处需要重读。后半句话仍然是降调处理,表示意思的完结。
接下来是第三句话:
Perhaps buried in debris.
这句话需要强调的只有buried这一个单词。注意debris的发音,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s不发音,前面的e发作ei。这句话属于一个假设性的话语,所以与前面的实际内容之间有一个小的换气点。这样的划分比较符合实际的说话规律,不会造成听众的误解。
第四句话:
Part of the crane hit a school bus and killed the driver and a student.
在这句话中首先应该强调的是part,指部分而不是全部。在school处重读,表明bus的性质,并且在这里进行升调,表示意思未完成。在后半句话中,需要强调的是driver和student,表明伤者的身份。死伤人员的身份是重要的信息,这对于听众来说是很重要的。
最后一句:
Among the dead was the crane operator himself.
在结尾的话中,需要强调的是dead和operator himself这两个词。很多的人会强调among,而among仅仅是一个介词,属于虚词行列,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所以在此重读among并不成立。整句话的声调是按降调处理。
通过一句一句的分析,对copy-1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剩下的时间是通过花时间练习找到新闻的感觉,去领悟那种细节的东西。在通过一段时间的连声之后,把气连通畅,找到自己的中音位置,然后结合稿件进行练习,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的训练需要持续很久才能有效果。新闻的种类也是非常繁多,我们在看电视听广播的时候能听到各式各样的新闻。但是其结构或者内涵还是有非常多相似的地方,copy-1就是一种有新闻的探索性稿件,在播报的过程中有许多的注意事项。
新闻的播报状态和平时读英语是两个状态。掌握好播新闻的声音状态,再加上对稿件的准确的分析,一定能够顺利地播送稿件。
通过对“英播”专业用于训练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的“划气”分析,可以使我们认识到:广播电视新闻播音的顺利播送,实际上是依靠对“气息”的控制来完成的。这样,由于英语语言的发音发声特点,就使得对广播电视英语新闻播送时的“气息”控制要求高,毕竟字母语言本身就是有赖于“气息”的支撑而完成的。这就引导我们建立清晰的对照意识:我们的母语“汉语”的发声和发音是依靠每个清晰的单音节完成一个个汉字的表意的,而“英语”的发音和发声是通过组合不同的音素,经过气息对这些音素的托控,而达到完成对每一个单词进行表意的。所以,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这就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掌握好驾驭对英语新闻的播送韵律,就必须完全掌控好“划气”的技巧。
在对英语播音需要的“气息”完全掌握后,就是对“划气”方法的驾驭和运用了。而这一“划气”能力的建立,是为了有效而又标准地完成对所需传送的英语新闻进行播读。这就是笔者在下一部分里展开讨论和分析的内容。